北京军区某旅四营炮兵连指导员屈晓勇在搞好课堂教育的同时,注重探索群众性自我教育的方法路子,采取大家谈、实话实说、正反辩论、现身说法等形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3月28日,记者在该连亲身经历了屈晓勇主持开展的一场“军人使命大家谈”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这一重大而严肃的教育内容,不知不觉地融进了官兵思想。
屈晓勇:同志们,近段时间,旅里配合使命教育,重新播放了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亮剑》。今天的大家谈,咱们就结合教育收获和观看电视剧的体会,敞开思想,各抒己见。
驾驶员岑波:我在教育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履行好使命,关键看打赢”,而《亮剑》主人公李云龙那股“与敌人狭路相逢时,哪怕对手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也要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勇敢地和对方交锋”的英雄豪气,就是我们打赢的底气和动力。
班长廖金州:我也有这种感受,细细品味一下,李云龙亮剑,亮出的就是对党、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亮出的就是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无畏气概。革命前辈敢于亮剑,我们新一辈更要敢于亮剑。
排长丁兵:廖金州说的很对。我感到,亮剑精神就是中国军人的“魂”,是我们对神圣使命的庄严承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就需要我们每一名军人必须有亮剑的胆、亮剑的气,否则履行好使命只能是一句空话。
屈晓勇:刚才几位同志谈得很好,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亮剑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亮剑之勇”。正是凭着这股勇气,70年前,红军战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用双脚丈量了10余个省,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正是凭着这股勇气,我军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一个个令世人动容的英雄群体和个人。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只能意味着交手之前,胜负已定。
新战士王永利:指导员,我觉得咱们军人的确应该像小老虎一样嗷嗷叫。但是,有了亮剑之勇,也未必就能战胜敌人。义和团也很勇敢,拿着大刀长矛,迎着洋枪洋炮就冲上去了,可谓是勇气可嘉,但是结局却很悲惨。
屈晓勇:王永利提的这个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大家的思考,只有亮剑的勇气,我们是不是就能战胜敌人呢?朱军伟,你作为理论骨干,请你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士官朱军伟:我觉得,亮剑的勇气是打赢的前提,但并不意味有勇气,就能打赢。电视剧中的李云龙大闹聚仙楼,攻打平安县城,一个独立团打得日军华北方面军晕头转向,其原因就是李云龙和他的部队有过硬的军事本领。如果军事素质不过硬,即使有亮剑的勇气也绝对不成。
班长杨斌:是的,我们发扬亮剑精神,就要立足现有装备,练就过硬本领,要像军区谋打赢尖兵肖毅和广州军区“全能士官”宗道辉那样,心系使命,凭着一股永不服输、永不懈怠、永不满足的劲头,刻苦训练,提高技能。《沙场点兵》大家前不久也看过,那个主题曲很好听,歌词说得也有道理,我给大家唱一段:“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
屈晓勇:杨斌唱得很好,讲得也非常有道理。亮剑的勇气是前提,那么亮剑的技能则是赢得战争的基础。有了过硬的军事技能,亮剑才有底气,取胜才有把握。当前,我们武器装备与一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更应该提高军事本领,剑不如人,剑法要胜于人。
战士刘伟松:在《亮剑》中,我总是感到李云龙办事有点莽撞,在大闹聚仙楼时,如果鬼子有所防备的话,恐怕他们就会有去无回了。
战士黄英杰:我不认为他是莽撞。李云龙打仗并不是那种头脑发热蛮干,用他的话说,亏本的生意不能干。他之所以敢于在鬼子的据点动手,是建立在对当时形势和情报分析的基础上,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这种勇敢,是以智慧为前提的,这正是智勇双全。
战士斐建兵:亮剑需要智慧。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现代战争更需要我们苦学知识,增长本领。什么时候亮剑,怎么样亮剑,这需要智慧。有了智慧的翅膀,亮剑才更有威力。
屈晓勇:刚才,大家结合使命教育和电视剧《亮剑》,谈了很好的意见。综合大伙的意见可以归纳为:只有同时具备了大无畏的勇气、硬邦邦的技能、超常规的智慧,才能战无不胜。同志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岗位练起,自觉把强化能力素质与锤炼战斗精神相结合,把自己砺炼成维护国家安全的精兵,把连队锻铸成一把履行好使命的利剑!
(本报太原3月2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