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昔辰光格上海》陈子善南京师大出版社
我搜集谈论西方沙龙的专著已经很多年了,至今也不过得到三种:《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法国沙龙女人》、《沙龙———失落的文化摇篮》。
在一个装饰风格独特的客厅里,在一个固定的日子,一群诗人、作家、才子,围绕在一位典雅、健谈、美丽的女子周围,交谈,争辩,朗诵;讲究文法,讨论新书;传播文化界新闻和社交圈秘事;有咖啡有茶点有风情;也有争风吃醋也有唇枪舌剑:这就是沙龙。 我们谈起沙龙,其实指的大都是欧洲的沙龙,是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的沙龙。那里的沙龙随文艺复兴运动翩翩而来,在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发端,在巴黎兴盛,在五百年间迤逦摇曳,到了二十世纪初,也就笙歌消歇了。妇女解放一声炮响,女性都当家做了主人,“沙龙女主人”消失在客厅里蓝色落地天鹅绒窗帘的后面。沙龙里说的事和不说的事,报纸上都在说;有口才、有品貌的谈话高手又都上了电视做了主持人,更不用说今天又兴起了网络论坛和博客播客,于是沙龙真的就成了“失落的乐园”,想复兴都是不可能的事了。
我们都知道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也有“太太的客厅”,沙龙的女主人是迷住了徐志摩的才女林徽因。林徽因曾游学伦敦,对那里的社交生活想必熟悉,回国后“林家客厅”就成了一代才子聚谈的沙龙。这该是欧洲沙龙的东方遗韵了。“林家客厅”招来过时人的讥讽,也引发无数后来人的向往,原因之一或者就是沙龙太少了,所有的目光只能投向那一扇门。那么上海呢?“东方巴黎”大上海那个年代就没有一个像点样子的沙龙?别人都说没有,陈子善教授的新书里却说:有,那就是弗丽茨夫人的客厅。
“原来弗丽茨夫人并非等闲之辈。”陈教授说,“她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生活,她迷恋文学创作,她也致力于文学编辑,她家的客厅是当时上海滩颇有名气的文艺沙龙,邵洵美就是这个沙龙的常客之一。”这位夫人是匈牙利人,她家的客厅每星期至少有两次聚会。
陈教授真的是很善于发现,他竟然又“折腾”出一个“填补上海沙龙空白”的洋女士。他的这本新书叫《迪昔辰光格上海》。上海话“迪昔辰光”就是“那个时候”的意思。唉!那个时候……
OK先生《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