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昨天在公报中披露,2005年,该中心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在本市开展以房养老和倒按揭的试点方案。昨天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尚未就此进展情况做进一步介绍。
本报记者王庆慧
据了解,“倒按揭”又叫“住房反向抵押”,操作方式是,人们在年轻时为买房按揭,到老了再把房产抵押,按月领钱用于养老,辞世后住房由金融或保险机构收回还贷。
倒按揭目前主要有两种:美国模式最为流行,62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专门的倒按揭公司,然后每月领取生活费。具体数值同房产的价值和该机构对此人的寿命预期相关,一旦确定就不可更改,双方要承担中间风险。
新加坡模式则具有一定的公益性: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把房子抵押给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机构,由公益性机构一次性或分期支付养老金,老人去世时产权由这些机构处置,“剩余价值”交给其继承人。目前倒按揭在国内也不乏试点,在北京部分社区已开始推行“以房养老”模式,拥有自有房产的孤寡老人都可以把房产抵押给社区,由社区照顾日常起居。
但银行人士昨天向记者表示,目前在中国推行倒按揭业务,时机和环境都还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有关银行房贷部负责人指出,对银行来说,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障碍,倒按揭的评估标准如何设定,这其中非常复杂,除了估算房屋价值以及未来房价走势,还要估算老人的寿命,银行要培育一批类似保险精算人的测算人群体,这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
此外,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是对银行的极大考验,正向按揭贷款的风险随时间的推移是不断减小的,而倒按揭恰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却不断增大。银行人士认为,倒按揭业务要获得盈利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周期,很难吸引银行开展这一业务。但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介入,是否意味着上海模式可能会借鉴新加坡模式。由于试点方案仍未明确与细化,业内人士表示,不能轻下判断,但可以肯定,上海作为一个老龄化越来越突出的城市,探索以房养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有关方面正在推动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