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让下属员工的年收入比公司老板年薪还要高出数倍,这种现象可能不?恐怕很多人都说在沿海都“不可能”的现实,而在国有的贵州贵航进出口公司却是事实:去年公司一个5人项目组,因业绩突出而获得重奖,其项目经理的年收益最高达上百万元,是公司法人年薪的数倍,其他相关人员10—50万元不等,正式开启了公司“富民政策”之门。
去年,这个以从寻找出口商到出口产品全过程监控的特别行动小组,完成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占公司出口总额的35%以上,其创造的利润雄踞公司各项目组榜首,按公司制定的相关“富民政策”考核条款,奖励额度将大大超过上年,百万收入的“金牌员工”在此诞生。对此,公司领导班子有其另类的思维:作为领导者,有容方才乃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一切想在国有企业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的人,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仅此而已。
张雪松算了一笔账,即便就是奖励他们总额200万元,在扣除其在公司经营时消耗的风、水、电、气及使用公司资金的利息等等费用后,公司获取的是其这个总额的5—10倍以上的收益,他笑称:“大头,还是在公司”。
该公司早年曾是“一贫如洗”的亏损企业:据审计资料反应,当时70多人的公司“已亏损800余万元,公司注册资本的725万元,早已资不抵债。”
以张雪松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公司扭亏定位在“富民”为本上,即先让公司有用的骨干人员率先富起来,并通过示范效应,达到共同富裕的结果。
公司规定,即在公司鼓励支持的经营项目范围内,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相关项目组。各项目组以利润考核为中心,全面实施模拟市场化。并在公司的监督之下,独立运作,公司将在资金、物流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司给每一个员工创造的是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经营舞台。有项目就尽管做,有劲就尽情使。但有一点,哪怕使用了公司的一张纸一次公车,也是有偿行为,一切以货币形式年终结算。
最值得一提的是,年终获取利润越高,奖励的比例也越大,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原则。
“十五”期间,公司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完成出口创汇9865万美元,4年的业务量是接任前8年的总和,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出口创汇额从2001年的1045万美元发展到2005年的3807万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超过了50%;利润增长七倍左右;同时在大幅度消化历史潜亏的基础上,公司经营资产得到优化,经济运营水平显著提高,员工收入也呈倍数增长。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贵州省出口创汇十强企业”,预计在“十一五”末期,公司出口创汇将达到1亿美元。
由此引发的“鲶鱼”效应大大大于争议:“一位公司员工说,我们拿不了这么多钱,就怪自己没本事,公司的激励政策就摆在哪,去努力呀!”
作者:王开书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