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看电影》2006年第7期
《电影艺术》2006年第2期
市面上的电影杂志似乎半壁江山以上都属于《看电影》了,书报亭里总是一字排开好几本,张扬着《看电影》几个字。曾经的《新电影》已经不见踪影,《电影世界》的身影似乎也滑出了视线,《环球银幕》、《中国银幕》或许还在苟延残喘,但总是在如何转型中尴尬着。说实话,我都不知在哪里可以买到《电影艺术》,它的学术背景也决定了它不可能是市场化的一本杂志。
走高端路线的电影杂志,世界知名的有法国的《电影手册》,台湾的《影响》也曾做得十分有内容,不过《影响》后来还是没有支撑下去,《电影手册》还在寂寞地高端着,但愿它可以这样继续下去。其实我十分希望在中国看到《电影手册》这样的电影杂志,尽管它们可能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但作为读者,希望多元化是很自然的。不过《电影艺术》即使作为高端杂志,也学术得有点空洞,中国的学者不知为何写起文章来大多呆板,在这个愈来愈网络化的时代,那些文字实在很难让人下咽,而且大多数观点也有些远离这个时代(除了少数几个比较与时俱进的学者外)。《电影艺术》中的很多文字都仿佛和中国的电影一样,和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之间隔着一段无形的距离。尽管在《电影艺术》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商业化的尝试,比如刘镇伟的访谈、陈凯歌、徐克、唐季礼的三人对谈等等,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但整体气质上的学术味道已足以使一般读者望而生畏了。但说到根本,《电影艺术》的目标读者究竟是哪些人,电影学院的学生,还是一些不存在的高端读者?我想象不出一本不知道为谁而办的杂志能够办好。
在经历过群雄纷起的混乱过程之后,《看电影》就一统电影杂志的江山了,至少现阶段如此。它赢在信息化,从半月刊到旬刊,几十页满满当当密密麻麻,好莱坞大片、华语电影一手资料,应有尽有。要再有一本电影杂志妄图动摇《看电影》的市场占有量,恐怕是很困难的事情。从一个成熟的影迷角度而言,《看电影》其实已经谈不上好看,因为缺少精彩的文字,专栏文章的水平比较低,这和国内影评写手的水平普遍比较低有关系。甚至苛刻一点来说的话,《看电影》早就已经失去了它早期作为一本影迷杂志的灵魂———即对电影的热情。但是这些缺憾,对于一本市场化的杂志来说,都不重要了,或许只有摈弃掉那些过于感情化的色彩,《看电影》才可以走到今天。
但是看到国外针对不同层次读者的电影杂志,还是感到有些遗憾。不过电影杂志的市场需求单薄,归根结底或许还是电影工业的萎靡不振造成的。华语电影工业不兴旺,电影杂志就算做得再热闹,那也是别人的热闹。
表江《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 、010-9609633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