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平
张开才,1952年出生于荷兰,父亲是华人,母亲是犹太人,祖籍中国福建。1986年和1989年,他两度回到福建寻亲,终于找到失去10多年联系的亲属。1999年,他定居广州,做自由撰稿人。不久前,他突发脑溢血,去世于广州寓所。
本报记者:卜松竹 摄影:倪黎祥
“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年,听说他走了,无论如何也要来送送他。”日前,广州图书馆英语角中的“名人”———来自荷兰,长住广州的张开才在赴朋友的一次生日宴会之后,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多年中通过“英语角”与他结下深厚友谊的朋友们,昨日自发赶来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他有一半华人血统
张开才的告别仪式简单而肃穆。在水晶棺中,面色平静的他看上去完全是一个“老外”,但熟悉他的朋友们说,年轻时候的他看起来更像华人。因为他有一半华人血统。
19世纪90年代,张开才的祖父从福建厦门出海,去了被称作“南洋”的印度尼西亚。在那里他与一位同样来自厦门的华人女子结婚,生下了张源泉,也就是张开才的父亲。上个世纪初,张源泉远赴荷兰求学,爱上了一位犹太姑娘,两人生下了9个儿子。张源泉用代表中国人最高道德境界的“仁、义、礼、智、信、文、武、全、才”来为他们取名。张开才就是其中最小的儿子,前不久刚刚过了54岁的生日。
张开才的外甥张卫华说,1986年,他就专程从荷兰回到厦门寻根,可惜此行未果。1989年他再度回到福建,终于找到了失去联系数十年之久的亲属们。随后,他就频繁地往返奔波于两个国家之间。
呆在中国的很多时间里,张开才是在旅行的路上度过的。旅行中的见闻被他写成一篇篇文章,在荷兰的杂志上发表。
喜欢广州气氛长住这里
1999年,张开才又来到了中国,这次他选择在广州定居。这里也成为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座城市。为什么这个祖籍是厦门的“老外”会选择广州作为他定居中国的首选?亲属和朋友们说,这是因为他觉得广州的城市气氛更加轻松,同荷兰感觉更相似。同时,便宜的物价也很有诱惑力。
张开才在广州没有什么亲人,闲暇时间倒是很多。很快,广州图书馆的英语角引起了他的注意,每逢周末,很多英语爱好者便聚集于此。张开才的“老外”身份让他在这个小天地中大为“吃香”,渐渐地,他有了越来越多的朋友。
张开才在广州市的恒福路买了一套房子,三房两厅,约有百多平方米,他一个人住在这里。喜欢自己动手收拾房子的他,从不请钟点工,却把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让不少去过他家的朋友们都赞叹。
看到别人浪费水大发脾气
在中国住了这么久,张开才“坚守”的不少原则并没有改变。“上次他对我发了好大的脾气,说我浪费水。”英语角的朋友陈晓玲说,“因为我洗碗的间隙没有把水龙头关上,他就大喊‘你们就是不注意环境保护!’”而他自己平时洗碗,都是把水接到盆里的。不过他是对事不对人,转头就没事了。
喜欢戴孩子们的红领巾
张开才对中国的很多东西非常感兴趣,孩子们经常把自己的红领巾或者少先队队徽帮他戴上,他高兴得很。在家中除了自己的照片之外,他摆上了一张毛泽东像,而在朋友来的时候,他会很“善解人意”地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主题常常是“学习雷锋好榜样”。他痴迷于春节放鞭炮,为此还曾差点被请进警察局。得知广州不能放鞭炮后,他表现出极大的诧异:为什么?为什么!
不过他也“不幸”沾染上了在国内常见的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在没有人发现的时候闯红灯等等。在很多朋友们看来,他除了中文不行,在很多方面,已经与周围的很多人没有什么不同了。
“大小孩”:常和孩子们讲悄悄话
在朋友们的眼中,张开才实在是个太好相处的人。他好吃,常与朋友们穿梭于广州的各家酒楼食肆,尤喜辛辣,芥末是他的最爱。
张开才不但好吃,也会吃。他喜欢在自己的家中开气氛自由的“party”,邀请一群朋友,大家闲坐聊天,冰箱中的饮料,酒架上的酒,随时都准备得充足。由于早年在学校中学过烹饪,他做得一手好点心,为此,还有些人错把他当成了荷兰的点心师傅。而每逢在家中吃饭,必点蜡烛。长条桌上,烛光摇曳,旁边围坐着开心地聊着天的朋友们。“他很浪漫。”朋友说。
张开才没结婚,但是他特别喜欢小孩。他乐于花钱准备很多吃的、喝的、玩的,邀请小孩子们到家中来玩,而且喜欢和孩子们用英语在一起嘀嘀咕咕。旁边英语不好的家长们听得一头雾水,他们却开心得很。所以很多朋友都说这个身高1.90米的大个子是个“大小孩”。“4月12日就是我小孩生日了,他本来说要给他做一个三层的大蛋糕,上面做一个小狗。我小孩是属狗的……”6年前就在英语角认识了张开才的周女士伤感地说。她说,自己的先生去年去世,张开才常说,这个孩子没有爸爸了,就让我给他一些父爱吧。
如有类似线索,请致电020-81919191,传真81882345(电话或传真,请注明讣文),邮箱
(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