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万多人口的小镇,竟集中了14个地方专业剧团,每年到农村巡演达4000多场,为数十万农民提供了他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最多的团一年演出近300场。许多剧团还多次接受邀请进城表演。记者在海南海口市大致坡镇看到的琼剧产业的兴旺景象,令人啧啧称奇。
大致坡的琼剧产业奇观,首先缘于市场的旺盛需求。当地农村逢年过节或办结婚寿宴,都有请剧团唱戏的风俗。当地政府对民间剧团大力呵护,镇里没有收过一分钱管理费,却做了大量服务工作,如每年组织剧团在镇上调演、协调剧团因竞争出现的矛盾、维护演出市场秩序等等。目前,10多个剧团在镇上,每年收入600多万元,琼剧已经成为一项产业。
曾几何时,像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海南琼剧也曾出现过低潮,许多专业剧团纷纷“拆锅散伙”,演员转行或失业,但短短几年,琼剧重新在市场中焕发了生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众多民间剧团,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保存继承了优秀地方传统剧种;为众多演员提供了就业门路;满足了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
对于这种自发出现的文化现象,当地政府更多看到了这些民间剧团创业的艰辛,而不是以“加强管理”的名义去分一杯羹。不收一分钱管理费,既体现了对民间剧团的体恤和关心,更表现出扶持、壮大文化产业的远大目光。
与海南琼剧的“喜剧”命运相比,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一些地方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一些人还有所谓“文化当不了饭吃”的怪论,不少传统文化在漠视中陷入失落或衰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软实力的标志。无形的文化不仅能提高国民素质、弘扬社会正气,而且是大有前途的产业。全国各地有许多像琼剧这样的地方剧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我们相信,只要各级政府正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主动搭台,积极引导,制订并落实培育文化产业、“放水养鱼”的扶持措施,海南琼剧能做到的,其他地方也一样能够做到。
(据新华社海口3月3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