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施行第一天
本报今天消息记者杨桂荣、通讯员刘微伟、实习生王雪楠报道:今天是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施行第一天,记者巡访山南山北大门发现,除管理部门张挂了相关宣传条幅之外,白云山一切如常。不少游客反映对新的保护条例知之甚少,新法规到底能不能真的让猖獗的“取水族”偃旗息鼓呢?人们还在拭目以待。而知情者则表示目前山上部分取水点取水依旧,可能成为近期管理部门执法之焦点。
清晨七八点钟,由于天气不错,山南大门来往游客逐渐增多,但一个个步履从容,几年前那种“大部队”肩挑手提准备取水的奇观再也见不到了。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游客,他们多半对新的保护条例知之甚少。一对坐在山南大门休息的游客告诉记者,前几天看了报纸,有一点印象,具体有什么变化就不太清楚了。一位学生模样的游客则直接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在景区内进一步加强宣传,因为游客需要第一时间知道有关变化。
记者在山北大门采访时,值勤保安告诉记者,现在明目张胆地背着水桶进来取水的市民大大减少了,而且他们基本上不走山南或山北的正大门,但在一些无法完全封闭的小路上附近,取水的市民依旧相当多。而昨日曾带记者巡访多个取水点的经警小李则在今晨的电话采访中告诉记者,昨天下午已经对157医院附近的取水点做了一次简单的破坏。但今天早上,取水族又将取水口已经基本恢复了。而山北明珠楼的观音泉附近,取水者早已排成了长龙! 图:“取水禁令”实行,仍有人取水 本报记者 陈文笔 侯恕望于今晨8时10分摄
白云山禁水: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
本报今天消息记者杨桂荣、通讯员刘微伟、实习生王雪楠报道:白云山从2002年年底提倡禁水,到今天实施新的管理条例,正式明文规定白云山禁止抽取地下水和取用地表水,至今已经三年多了,为何白云山的“取水族”屡禁不止层出不穷?一位知情者说:白云山的禁水行动,就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三年来禁而不止取水依旧
昨天,在有关管理人员的指点下,记者巡访了白云山多个取水点,发现禁水令执行三年之后,山上取水一族依旧相当猖獗。
早上8时左右山北明珠楼“观音泉”:距北门800米左右的观音泉还未走近,就听见人声鼎沸。走近一看,大约有二十多人,每人都拿着四五个塑料瓶和塑料桶,围在一个小泉眼旁接水。记者看到的泉眼是用一截塑料管插在山坡裸露的泥土里,水流并不大。很多取水者看到记者,都用伞把自己挡住。景区经警小李说,平时来取水的很多人经常辱骂执法人员,甚至还会动手殴打,给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般一两个保安执法是很困难的,要五六个一起去才有些效果。
上午11时前后157医院山后:在一个低洼的小山谷里,更大规模的人群在取水。泉眼旁边停着好几辆手推车和自行车,粗略数一下,竟有不下三十个5公斤的塑料油桶,还有好几个5加仑的桶装水空桶。据巡逻保安介绍,这些人都是附近的居民,每天从天河酒厂的入口私自进来,连票都不用买。取水族你进我退有令难禁
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要禁止取水族上山取水简直是困难重重。
首先,白云山方圆20多平方公里,很难对每个地方都监控起来。上山取水的小路多得防不胜防。执法人员采取对泉眼“疏”和“堵”的方式———或者将比较大的泉眼周围用水泥砌坝蓄水,淹没泉眼并作为消防池;或者干脆将小泉眼捣毁或者用水泥封堵。
但往往是管理人员今天堵塞了这个泉眼,他们几天后在那一边另外钻出一个;管理人员今天用铁丝网拦住通往取水点的小路,他们过几天用老虎钳悄悄剪开;管理人员刚刚通过修建消防水池蓄水以淹掉泉眼,他们几天后就用利器在堤坝边凿开一个洞把水全部放走,让泉眼重新露出来……
其次,山上执法巡逻的人力相当有限。目前山上经警总共才三十几人,加上保安也不过200多人,而且经警和保安还有很多其他任务和工作,不能为了禁水而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山泉水并不符合饮用标准
据管理部门介绍,从客观上讲,经过近两年禁水,山上取水的人数与取水数量从整体上来看已大大减少,再加上山下的水厂已基本上全部关闭,白云山水体环境已有较大改观。但何以取水的现象始终未能根绝呢?
一位知情者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多数取水者至今仍固执地认为,喝白云山的泉水比喝自来水要好,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喝的都是这山上的水”。然而,记者从管理部门证实,目前山上多数取水点的水质此前经过权威部门检测,发现并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不少细菌含量超标;而且,山上泉水大多都是矿物质超标,长久饮用极易患上广东的地方病结石病,虽然可能用于泡茶一时口感甚好,但直接作为饮用水其实很不健康。
(紫/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