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婧刘春霞)昨天,全市113.8万市民在沪上墓园雨后的潮湿空气中寄托了自己的哀思,记者发现,本市一直倡导的“错时祭扫”正逐步显出效果,尽管昨天是清明祭扫的最高峰,但和往年相比,集中出行的人数有所减少,交通和墓园的接待压力明显缓解。
客流分批墓园“松口气”
昨天早晨七点半,记者从延安路陕西路乘车前往位于青浦的淀山湖归园公墓,约八点一刻到达目的地;下午一点多从青浦的息园赶回市区,耗时差不多是45分钟。
根据各大墓园的统计,虽然昨天祭扫人数较上周骤增,但比去年同期却有所下降。滨海古园的党支部副书记倪建国告诉记者,在一系列“错时祭扫”措施的鼓励下,昨天古园祭扫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约1万人,且部分市民还抛开传统观念,在下午来祭扫,古园下午自己组织的车辆便有92辆,而往年下午车辆仅40辆左右。
徐泾西园也表示,今年扫墓人数明显分流,从3月18日开始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小高峰,不像往年高峰仅集聚在清明前后几天,据统计,西园昨一天迎8万祭扫市民。
而部分市民还选择了平时周一到周五前去祭扫,滨海古园近两周来平日里每天也会迎来约5000祭扫市民。
出行赶早高速少拥堵
由于很多人都想赶早避开扫墓高峰,也不想“撞车”A1比赛,改走其它线路,因此,昨天原先预计早高峰提早了,而且收费站前没有排队长龙。
记者上周六早上乘车去苏州采访扫墓时曾“体验”过沪宁高速江桥收费站的拥堵,当时在距收费站2公里处汽车就已开始“走走停停”,车队“长龙”也蜿蜒排出了2公里。汽车用时10分钟才走完2公里的路程。不过,昨天上午10点,记者再次来到江桥收费站时,现场非常顺畅。
江桥收费站值班长虞光明告诉记者,早上6点,收费站的车流就已明显增多,最高峰出现在8点至8点半,而到早上9点左右,收费站就已度过了车流高峰,恢复了正常秩序。除了市民的避峰出行,收费站也事先制定了预案,“早上4点半就提前打好了预写卡,车辆通过时直接发卡,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多。”
此外,记者昨晚7点从铁路上海站了解到,昨天共发送旅客15.4万人,为春游扫墓的最高客流,由于增开和加挂上海至苏州、无锡、宁波等方向的列车,市民出行不受影响。
现场声音
车流并流火车站一早“肠梗阻”
早上7点刚过,在上海火车站京沪线站台,5辆大巴满载参加游泳锦标赛的中国健儿缓缓驶出。但车队刚驶出南广场就陷入了出租车、长途客车和扫墓专车的“包围”。记者从火车站南广场一路行进到北广场,沿途只见作为火车站地区车辆进出要道的中兴路被堵得严严实实。“今天早上6点以后这里的路就难开了,现在专线车从中兴路上进北广场短短2.5公里路程要开半个多小时。”在106路终点站,一调度员说。
(记者张昱欣)
私车增加部分墓园进路堵
人流量略减,但车流量却稍增,据墓园方反映,增加的主要是私家车,目前,私家车与公交车的数量比例已从往年的1:2变至2:1。私家车给墓园周边的交通带来一定梗阻。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一家人包车到达嘉定清竹园时,去墓园的千米小道都停满了车。吴先生一家不得不先下车,随着人流向墓园方向走,原先开车几分钟的路,走到墓园大门口已花了15分钟。
滨海古园在高峰时段,古园的空隙道路上挤满了车,一眼望去全是私家轿车。
(记者王婧)
新风尚
慈善箱收“买路钱”
昨天,卫家角息园入口处多了个醒目的慈善募捐箱,据介绍,这只募捐箱用来收集市民祭扫时撒在路上的钱币。按照传统风俗,沪上市民在送家属落葬时往往会一路走一路撒钱币,据说是给逝者上路的“买路钱”。息园负责人表示,这种做法既浪费了人民币,也给其他人行走带来了困难。因此息园今年新设了慈善募捐箱用来收集这些钱币,鼓励市民把钱投进募捐箱,帮助有困难的人,一样起到纪念先人的作用,工作人员在发现路上钱币时也会拾起放进募捐箱。此举是“文明祭扫”的一种,也旨在倡导尊重人民币。
(记者王婧)
新保障
首个墓穴财产险推出
记者昨天从淀山湖归园公墓获悉,该园将于近期在全市首推“墓穴财产综合保险”,墓穴或骨灰盒等如发生意外,市民最高可获16000元的保险金额,从而对先人的安身之处更放心。
据介绍,目前墓穴及骨灰盒被自然灾害损坏或人为盗抢的事时有发生,给公墓造成了一定损失,而市民在与公墓交涉时又非常麻烦。推出此保险后,可使市民获益,而且能转嫁公墓风险。
据悉,保费初步拟定为20元/年,可能采取从公墓管理费中提取支付、并告知投保人的方式,也可能直接向市民推荐。墓穴、骨灰盒、遗体等如发生意外,可获2000-16000元的保险金额,其中墓穴及墓穴附属制品等如遇火灾、台风、地面坍塌等种种自然灾害,可获16000元的赔偿。
(记者王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