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成都市自去年起实施了一项新教改举措,即中考时学生的体重标准必须纳入考核范围。该教改举措规定:男女学生的身高标准体重按照身高和体重的比例,分为“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5项,正常体重可以拿到15分的满分,较低体重和超重可得9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则只有7分。
中考“考体型”无情理
中考“考体型”之举,不管校方出于何种动机考虑,其“唯美化”校园管理倾向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唯美”事物,都是以脱离现实为前提的。况且,假如中考学生都能以“适中身材”进入高中就读,那么,这些具有模特般适中身材的学生男女就能永葆“理想身材”吗?显然,答案是绝对否定的。因为,胖瘦学生之所以用每天跑步或猛吃巧克力方法来铸造“考体型”必需的理想身材,无疑是迫于现实的无奈,而一旦其中考门槛已过,他们将彻底放松紧张神经,重温旧习地让身材“享受”久违的惬意了。而由此带来的结果,将使学生的身材变得更不符合中考“考体型”前的标准,甚至恶意“胖化”或“瘦化”。
中考如选美有必要吗?
应当承认,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不是任何选拔都要非常严格地进行筛选,非完全健康不行呢?当然要看具体情况。中考是一种教育选拔,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上,对于身体状况只需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体育达标标准来要求即可,不必过分关注学生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更没有必要将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否达到正常比例划分得过于详细,直接计入考试成绩。将身高体重纳入中考体育考试成绩,违背成绩是选拔唯一标准的升学基本要求,涉嫌滥用考试考核权。事实上,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在什么情况下属于正常比例,在我国并没有法定和权威的标准。
体育考“身材标准”是何创意?
面对“1分值千金”的升学激烈竞争把身材标准与分数直接挂钩,是不顾学生身体的差异性,把身材标准在形式上绝对化了,与体育的精神相行渐远,也与教育公平性相悖。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身材标准主要是针对于一些诸如模特、公关等特殊的职业。对于正在求学的学生来说,显然有点要求过高,也缺少一份人文关怀,还有一点身体“歧视”的意味。把素质教育的身材标准与应试升学的考分相挂钩,又走回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因而,出现学生因为应对考试而开展的“减瘦增肥”运动,也是众学生和家长不得已而为之。这不仅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也对其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