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4月3日讯与现在有房产合同一样,古时也有地契。字里行间,一段彼时的地方历史跃然纸上,从中不但可以看出当时地方的权籍管理、交易及纳税情况,还可以作为稀少、不能复制的藏品。在收藏市场不断升温的形势下,海南地契又成为了藏品市场中的新热点。
最早出自乾隆年间
地契,是中国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订立的契约。1998年,在国内一场“古代房地契展览”上,曾展出一张明代地契,被称为是迄今国内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张地契。而在海南,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契出自清代乾隆年间。
3月26日,记者见到了这张被认为是海南发现年代最早的地契。时光淘洗,这张纸地契已字迹斑驳,难于阅览全文,只有大红的印鉴还鲜艳如昔。细细辨认,文字大概是:“立卖场……道客村林永禧今因有用情愿将祖置土名欧公庙前地脚田……”时间落款是“乾隆四拾四年十二月初六”。落款人之后,还写上一句“大吉利市”的祝福语。
地契的主人、省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何云强说,从文字可以判断其乃民间地契。其一,地契上有“卖断”、“中人”等字眼;其二,土地的方位、面积明确;其三,契文上有户主、落款人、时间等,非常契合地契的格式及要素。
去年5月,在明珠广场举行的文博专家免费鉴宝会上,也出现了一张乾隆年间的地契。地契的落款时间为“乾隆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上面还盖有琼州府的府印。当时,专家们现场鉴别后初步认为,这是海南首次出现的地契,但需要再次进行更详细的鉴定。
到底哪张才是海南发现最早的地契,我们无从考证。唯一可以推断的是,它应出自乾隆年间。
收藏跨度百年
古时的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做草契或白契。立契后,向官府交税的叫税契。官府办理过户过税手续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加盖州县官印就成了官契或红契。专家普遍认为,收藏地契的重点在官契,因为白契最容易出现伪品,且不能反映时代风貌。
从研究保护起步,地契收藏在国内已呈专业化、规模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曾出现过到边远地区搜寻地契的热潮。1999年,在少数藏家的带动下,海南也开始涉足地契收藏。经过多年的寻觅征集,省收藏家协会藏家手中,已汇集了一批不同形式地契藏品。这些地契的年代大部分在乾隆后,包括咸丰、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解放前后,时间跨度长达百年。
有一张咸丰年间的“龙契”,在众多地契中显得弥足珍贵,以致无法估价。根据契文判断,是朝廷征用民间土地而立的契据,地契上印有龙纹、盖有官印。遗憾的是,龙契仅剩半张,也就是用于存档的契尾,另外半张应在原先的户主手上,如今已不知流落何处。
解放后,地契又叫“执照”。何云强手上有一张“古阳县人民政府临时土地执照”,除契文外,执照上印有毛主席头像和红旗图案。何云强说,协会发现,海南同时期的土地执照却没有毛主席头像和红旗图案,这也让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
体现“海南特点”
与内地一样,海南地契也有毛笔、刻版、雕版、石雕、铜板雕、木雕、印刷等多种形式。契据内容详细,书写规范,“原中人”、“官中人”及税票等要素都有。但是,海南地契又有着别具一格的“海南特点”。
官契少,民契多。一说是,可能缘于位置偏远的关系,朝廷对海南的控制“鞭长莫及”。另一说则认为,海南人口少、土地多,而少数民族对土地的态度又较为随意。专家称,内地发现的10张地契中有近半数是官契,而海南却难觅一两张。
难于保护。由于海南气候潮湿,地契又多为纸质,年代久远极易风化破碎。如不采用过塑或其他保护方法,最多只能存放100年左右,而在内地的存放时间可达几百年。
收藏价值高,征集价格低。何云强认为,地契收藏在海南绝对是一大冷门,既可作为当时的土地凭证,遇上名家书写又可作字画,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人们对土地房产极为重视,家传地契一般都会加以珍藏,除自然破坏外,战火、文革等人为破坏极少。加之地契年代久远已失去凭证作用,征集价格也不高,为征集和收藏提供了便利。
市场价值高
由于数量稀少和不可复制的特性,地契在收藏品类中愈显珍贵。同时,古时的地契尺寸大、面幅大、纸质特殊、带有官印,在形式上非常漂亮,所反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和市场价值都非常高。
最早提出建“海南特区”的是孙中山先生。这一历史痕迹在地契中,可以追源溯本。迄今为止,海南共发现三张建国前的《土地所有权状》,文字中都出现了“海南特区”的字眼,加盖的印章也刻着“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何云强说,这三张地契所涉及的土地分别在海甸岛、盐灶和府城,如今一张被国家建设部征去作资料存档,只有一张仍在藏家手中。
据估算,清早期盖有官印的地契至少估价上万元,未加盖官印的市场价也在千元左右。而一张解放后的“执照”,收购价也在一两千元左右。海南也曾经发现过一份三张合页的跨年号地契,市场价也在万元以上。
地契收藏重在鉴别
珍稀的地契越来越少,也给仿冒伪制提供了可乘的空间。有关专家认为,地契收藏重在鉴别。
一、年代、落款和年号。
二、纸张变迁。清代的地契多为宣纸、毛笔字,到后期才出现木、石等雕版;到了建国前,地契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有宣纸、油纸、印刷纸等多种载体。
三、内容。如官方的印章、当地村组长的签名等。
四、面积。地契一般不超过3尺,据说也有长达1米的,但已极为罕见。(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