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南搜集当年被掳日本的中国劳工的证据——老人18年求证“河南籍劳工苦难史”
阅读提示
为搜集侵华日军当年强掳中国劳工的铁证,18年来,王留柱自费跑遍河南,搜寻到了59名健在的劳工,采集到了120多名劳工遗属的证言。
因为他的活动,当年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罪行证据越来越充实。为民间对日索赔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如今他已69岁,出于对年龄和经济状况的考虑,他盼望有人一起走这求证苦旅……
18年前走上求证苦旅
3月29日,日本福冈地方法院以“诉讼时效”已过和“国家无答责”为由,驳回了二战中国劳工要求日本政府和企业给予赔偿的诉讼请求。 与此同时,中国民间要求日本赔偿中国劳工的呼声再增长。襄城县政协退休干部王留柱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3月下旬,记者采访了正在洛阳搜集证据的王留柱。
他说,他原来在襄城县政协工作。1988年,他开始求证苦旅。那时,他认识了“花冈暴动”的领袖耿谆老人,随着对“花冈暴动”的了解,他感觉资料奇缺。于是,他从搜集“花冈暴动”资料做起,逐渐扩大到搜集所有河南籍劳工的资料。
劳工经历件件撼人心魄
当年中国劳工的经历,让人震撼。
一名劳工诉说了这样一件事:当年在花冈做工时,每天都是极度饥饿,寻找食物成为本能,路边的草、地里的虫,都会随手填进嘴里。一次,一名中国劳工被日本人迫害致死,日本人让中国人将死尸焚烧掩埋。焚烧时,有一名劳工忍不住偷吃了尸体。此事被其他劳工发现后,立即将这名劳工捆绑起来要求劳工领袖耿谆治罪。耿谆眼含热泪,让人将这名劳工放掉。耿谆说,这是日本人造成的恶果,他是实在饿得没办法了……据说,当时中国劳工吃人死尸的现象并非这一例。现在,当一些中国劳工提起此事,皆呕吐不止,老泪纵横。
伊川县鸣皋镇中溪村村民王绍增,今年84岁。此次王留柱先生到洛阳就是采集他的证言的,记者在现场听到了他讲的辛酸往事。
1943年5月,王绍增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被押往日本北海道的途中,王绍增看到一个个中国人倒毙,甚至一些人还没有完全死亡,就被日本人活埋了。在保定的一个集中营,王绍增拉肚子,他很害怕,因为许多人是因为拉肚子被埋掉的。幸运的是,王绍增忍了10多天,病竟然好了。在去日本的船上,不断有中国人死亡,日本人每天早上都要抬着死尸往海里抛。到了日本北海道,王绍增被押往一座煤窑。在煤窑,王绍增等中国劳工每天都要干10多个小时的重体力活,有病得不到任何治疗,而且很少的“杂食”还要减一半,如果病重,日本人就给病人打一针,三两分钟人就死了。其中有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收买,日本人就让他监视并毒打中国劳工。后来日本投降后,这个汉奸被中国劳工打死。王绍增说,与他们在一起的劳工,约有一半被迫害致死。
苦苦寻找为历史留证据
中国劳工当年遭受的非人折磨,日本右翼分子却不承认。王留柱先生说,日本右翼的如意算盘是,当中国劳工渐渐都亡故后,他们就更可以信口雌黄,颠倒黑白了。而当年的中国劳工,目前最年轻的也将近80岁了,大多数已经去世。因此,搜集这段历史的证据非常重要。
王留柱说,他工资不高,到近处搜集证据就骑车,去远一点的地方,还得想方设法省交通费,但最麻烦的是线索难找。
终于,在1993年,他得到一本日本出版的《中国人强制连行的记录》,书中记录了4万多被强掳到日本做劳工的中国人的姓名。从此,他加快了寻找中国劳工的速度。
王留柱将河南籍的人员分类建档,挑选出当年27岁以下的人作为主要搜集证据的对象。王留柱说,由于时代变迁和其他原因,一些人留下的姓名和地址对不上号,他多次因此“碰壁”。比如,许昌劳工白其华,在登记时故意写成“白其革”。王留柱曾经按书中记载寻找一名“张永川”的劳工,但始终没有找到。后来王留柱偶尔翻看一篇文章,作者称自己的哥哥“张永顺”是当年的劳工。王留柱立即联系,才发现“张永顺”就是他苦苦寻找了3年的“张永川”。在给张永顺作了录像录音后的约3个月,张永顺就去世了。
沈培章老人在去世前,一直对在日本做苦役耿耿于怀;而王留柱寻找他也下了一番工夫。沈培章在登记籍贯上只写了“叶县”两字。王留柱跑了许多地方,也没找到他。在连续认错人后,一次无意中听人说有名老人的绰号叫“老日”。他找到这个会说几句日语的老人,发现正是沈培章。
张永顺、沈培章等老人的相继去世,让王留柱非常难过,他说,这些活着的见证已经不多了,如果不再加快寻找,给他们录像录音,逝去的将无法弥补。
求证苦旅希望同伴加入
王留柱说,这些老人现在大多生活不宽裕,没有能力奔波,为自己历史上所遭受的不公正去日本打官司。所以,就需要有一些人站出来还历史以真实。
据悉,王留柱先生的工作得到了国际国内各界的认可和关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抗日战争暨遗留问题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等,先后聘请他为特约研究员;2005年,两位富有正义感的日本老人,专程到河南查看他的取证,并给予了高度评价。王留柱先生编辑整理的《耿谆与花冈暴动专集》在人民网上连载,作为2005年北京大学9·18史实研讨会上的正式材料下发。旅美华侨、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会长吕建琳女士订购了200本书到美国,并资助王留柱一部录像机,专门用于他的求证事业。
记者看到,头发花白的王留柱虽然依旧豪情万丈,但步履已经有些蹒跚。他说,在来洛阳之前,他刚大病了一场,毕竟年纪不饶人啊!真希望有人能加入取证行列,有人给他提供劳工信息,让他能尽快走访,抢救这段历史,整理出一本《中国劳工访谈》的书,留作永久的历史资料。
□首席记者任双玲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