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在《点评国内十大女主持人》、《点评国内十大男主持人》的文章里,非常主观的把张越、崔永元分列为目前国内男女主持人的“状元”,印象中这个说法没有太大的争议,而且直到现在还如此,值得庆幸的是,最近两年,总会有一个精彩的晚会,是这两位男女“状元主持”合作的,那就是3月8日播出的央视三八妇女节特别节目。 平心而论,2005年的“三八晚会”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里程碑一样的作品,堪称完美一般的精彩。而今年的三八晚会我有幸参与了一部分前期策划,然而看了播出版的“2006三八晚会”,我却发现有一些设计还有疏漏,现在做一小结。
1.开场婚礼的不足
这台晚会的第一部分是给一对恋人现场举办婚礼(《半边天》曾报道过的一对恋人),婚礼司仪是“崔师傅”(崔永元),小崔用了今年春节晚会他和赵本山的那个小品的“创意”,让新郎新娘分别戴耳机,另一人回答问题。这个段落很轻松有趣,然而由于“新娘子”不够漂亮,甚至有些愣愣的,因而显得这个段落诙谐有余,优美不够,浪漫也不够。并且这个段落中,没有打动人的故事——有个故事是“新郎”曾开车带女孩从北京去北戴河看海,也是诙谐有余,优美不够。其实在这个部分只要有一个小故事有动情点,就会让整个故事上个层次,也会更有节奏。
2.“征婚”误用“非纪实”,且话题偏大偏空
无论是历年的“三八晚会”,还是平时常态的《半边天》节目,都已经给人深深留下了“纪实性”的印象,每个观众都相信这里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然而在今年三八晚会的第二个段落“征婚”,却用了一部电影的片断来“佐证”“高学历女性”征婚难,就显得谐谑味足,但不够严肃和真实,更令人遗憾的是后面的讨论,只有崔永元的机智幽默有看点,其他的就乏善可陈——“高学历女性征婚难”话题太大、太空。我的想法是,一块“硬骨头”,要么不去碰,要么就花大力气深挖掘,而对于这种晚会性质的节目,这种“硬骨头”不碰更好,否则会影响整体效果。
“硬骨头”,放在常态节目中,做系列节目,效果会好一些。顺便说一下,后面有一个“丈夫脑死亡。妻子签字放弃治疗”的故事,这是个争议话题,放在晚会中讨论有些冒险,尽管这期节目处理得很得体,很高明,可仍然让我捏把汗,我还是担心会有很多观众不接受。一般而言,重大节目中不适合讨论敏感的争议性话题,这种冒险是不必要的。
3.背亡妻回家的故事还不够质朴
这个故事也是本次三八晚会的“主推故事”(如同2005年三八晚会的“小芳故事”),讲述一对夫妻去西藏祈福,妻子意外遇难,丈夫“千里背亡妻”回家安葬。整个故事讲述的还是张弛有度,大量的当年自拍画面也很珍贵。但是有失误,那就是暴露了主人公的“非平民化”——一对能雇得起车的夫妻,经常去酒吧的夫妻,去西藏不是旅游而是“祈福”,这都说明这对夫妻生活条件不错。我不是反对以中产阶层者做主人公,而是认为在“纪实悲剧故事”中,主人公的生活条件越平民,他们的故事就会越打动普通老百姓。
其实完全可以淡化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比如说他们其实是去旅游,然后说旅游中有“祈福”的心愿,剪去“妻子常去的酒吧”这句话,改成“两人曾在这里谈往事”,观众就不会对他们的生活条件有抵触情绪了。
4.诗歌段落主题不清晰
节目中插入诗歌朗诵,是这台晚会的一个亮点,我一向认为,对于一个让人落泪的故事,任何总结和议论都是苍白的,莫不如用诗歌来“总结”,会让现场气氛恰到好处。本次晚会的诗歌运用就是在“千里背亡妻”之后,用了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美爱情诗,包括李白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疑猜”,然而诗歌太多了,一个接一个,容不得人们细细回味,而且诗歌选用的主题不清晰——尽管都是爱情的,但应该都是某一个“爱情主题”——比如悼念妻子(用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最恰当),或者其他主题,总之应该是单一主题,这样听起来会更有气势,更有力量。
还有一个小问题,朗诵诗的有康辉,这是个失误,不是说康辉不合适,而是因为他是熟脸,一露面,观众就会议论他做何节目等等,分心了,自然破坏了“听诗”的宁静氛围。
类似的失误还有后半部的戴军唱歌。在戴军唱歌之前,他已经在节目中出场,和李静一起做了精彩的访谈,很幽默,那么当他再出场,观众就会马上记起刚才的幽默,而这首歌又是深情地,自然会显得有些不合适,破坏了深情气氛,更不恰当的是前面多次聊到戴军是“过气歌手”,这更会让观众无法静心听他的歌。
其实如果真想让戴军唱歌,放在前面就好了,然后再访谈,效果就会不一样。
以上是本次晚会我总结的一些“失误”,不过总体上晚会还是很出色的,是央视难得的高质量节目,无论是策划、主持、布景等等,绝对是超一流,有些小问题,也算是白璧微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