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广州日报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接A12版)
时间:2006年04月03日09:37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广州日报

  三、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发挥广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加强区域内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推动珠三角形成分工合理、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密切与港澳台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与泛珠三角区域主要城市通过“友城合作”等方式,在基础设施、能源、产业、市场和信息化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广州的经济腹地和影响力。
围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鼓励企业全方位参与国内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开拓市场,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四、大力推进经济国际化(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调整优化吸收外资结构。进一步整合招商资源,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高效的招商工作体系;围绕提升产业结构和完善城市功能,主动、超前、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有效提升产业层次、强化高端服务功能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采取有效措施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在广州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采购中心,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

  切实发挥外资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强化产业链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推动本地企业与外资产业链的衔接,打造分工明确、优势突出、配套完善的产业群,形成对外资既“引得进来”又“带得起来”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水平,建成集约式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增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优化进出口结构。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兴贸”战略,实现外贸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一般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着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软件和其他高端产品出口,提升传统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档次和附加值。优化进口结构,增加急需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装备。

  推动外贸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外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国内大企业以广州为基地开展外贸业务。

  构建外贸促进服务体系。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咨询、培训、展览服务,加大对我市出口商品国际认证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广州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的作用,增强我市企业反贸易壁垒和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主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强推介宣传,推进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巩固与欧、美、日等传统合作伙伴的外贸往来,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南美以及非洲地区的新兴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并购拥有先进技术、重要资源和营销网络的外国企业,建立国际性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

  第三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优化城市规划与布局

  坚持功能定位和功能开发指导空间规划的原则,促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衔接,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促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建立空间调控体系

  以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开发的适宜性、人口分布、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将市域划分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进行分类调控,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保证区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序性,促进城市整体功能最优化。

  (一)调整优化区域

  对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交通负荷过大,土地资源有限,资源环境容量接近饱和的区域,要抓住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强化高端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建成珠三角城镇群的核心区域。

  (二)重点开发区域

  对于环境承载能力较好、适宜经济和人口聚集、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要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开发时序,积极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带动作用,壮大产业规模,配合支持调整优化区的功能重构和溢出,吸纳人口,支持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为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适度开发区域

  对于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区位优势不突出,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开发成本较高或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区域,实行适度开发的方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引导人口平稳有序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域。

  (四)严格控制区域

  对于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区、岭南民俗村落等区域,要依法实施强制性保护,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空间调控体系要求,按照立足长远、整体规划、有效控制、分步实施及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构筑由一个中心主城区,南沙、萝岗-新塘、花都三个副城区,增城、从化两个片区组成,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架构。

  节点带动型“南拓”。加快南沙、广州铁路新客站及其周边地区、大学城、广州新城等主要节点的发展,逐步形成连线串珠式的南拓轴。

  集中生态型“北优”。集中发展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周边高技术产业基地、以联邦快递为龙头的物流园区等“空港经济区”,以及花都汽车产业基地、生物医药走廊和山区休闲度假区等重点区域,切实加强生态保护,构建绿色生态屏障。

  组团整合型“东进”。依托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整合东部各组团发展,统筹布局组团隔离带,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建设,形成沿黄埔—增城—东莞方向拓展的发展带,建设东部新城区。

  区域联动型“西联”。以老城区与佛山城区的传统联系,以及新机场、广州铁路新客站、城际轨道交通、高等级路网等基础设施和大型商业设施的带动作用为基础,加强与广州西部周边城市的联动协调,扩大辐射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同时,大力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大老城区和“城中村”综合改造力度,有效疏解人口和建筑密度,减轻交通负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逐步迁出有污染的制造企业和货运站场,打造全面反映历史文化、集中体现城市繁华的现代化精品城区。

  三、明确重点发展区域

  按“政府统一规划,社会多元化投资”模式,围绕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产业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加快十大重点发展区域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城市全面发展。

  (一)珠江新城

  以广州歌剧院等六大标志性建筑、集中山水城市精华的中央广场和立体化便利的交通设施等为重点,形成区域性高标准的服务设施支持体系;发展成为具有国际金融、贸易、商业、文娱、外事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硬核,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地,成为城市新形象的集中体现。

  (二)广州新城

  按照“场馆建设与地区发展”联动开发模式,先期启动建设亚运场馆及亚运配套设施项目等体育、文化、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形成体育、文化中心,远期发展成为城市南拓轴上的核心节点和全面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新城市中心。

  (三)白云新城

  以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为重点,依托白云山西麓,充分利用老机场原有基础,统筹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商贸、娱乐设施,发展相关产业,构建广州会议和休闲中心。

  (四)广州科学城及周边地区

  建设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水平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益的投资创业软环境,形成未来广州最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研发功能,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广州技术创新中心。

  (五)南沙地区

  以南沙片区中心为核心,依托广州港南沙港区、临港工业区、黄阁工业区和蕉门河一河两岸的中心生活服务区,重点发展汽车、造船、钢铁、石化等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现代物流业为龙头、服务珠江三角洲和东西两翼的高端服务业,逐步建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滨海新城。

  (六)大学城及周边地区

  以大学城、生物岛为核心,加快建立和完善广州新的科教文化区,充分发挥其辐射和互动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切实保护周边的万亩果园,发挥其生态平衡功能;开发利用长洲岛,发展历史文化特色旅游。

  (七)白云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

  依托新机场和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项目,在支持和保障机场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周边地区现代物流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和无污染临空产业的发展。统筹设置绿化隔离带,预留发展用地,严格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八)铁路新客站周边地区

  建设服务珠三角、面向华南地区的全国一流铁路客运站,建成广州乃至全省对外的展示窗口和商业交流大平台。(九)萝岗中心区

  加强综合性功能开发,建成集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居住、商业配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广州东部现代化新城区,实现由产业园区向综合性城区的转变。

  (十)琶洲地区

  加快推进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有关商务配套设施,形成以会展业为核心,集国际商务、行政办公、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商务区。

  第七章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以主办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坚持“功能适应”与“规划引导”相结合,高水平并适度超前建设一批战略性、枢纽型基础设施项目;坚持“建管并重”,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效能。

  一、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

  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三港双快”(空港、海港、信息港,高快速道路、快速轨道线)为主骨架的现代化交通网络,打造连通世界、辐射东南亚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支持和引导城市组团式扩展。

  (一)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高质量建成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机场服务功能,不断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强化以广州为中心的枢纽航线网络,促进航空客、货流的稳步提高,逐步建成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中枢。

  (二)沿海主枢纽港建设

  合理规划广州港各港区功能布局,建立以南沙港区为龙头,以新沙、黄埔港区为辅助的新格局。积极推进南沙港区扩建工程,扩大吞吐能力;加快广州港出海航道疏浚工程建设,提高航道的通行能力。引进大型航运公司和物流公司,发展海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逐步推进“区港一体化”,强化龙穴岛区域国际中转、配送和采购功能。

  (三)铁路主枢纽建设

  建成广州铁路新客站、改造完善广州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北站,优化广州铁路“三主一辅”布局;积极推进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四线、广珠铁路、广茂复线、南沙疏港铁路等铁路项目建设,完善相关道路交通配套工程,建成全国四大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

  (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

  按照“交通疏散型”和“规划引导型”理念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着重向重点发展区域延伸,力争覆盖各区,并与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到2010年建成250公里左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积极参与广佛、广珠、广莞深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推动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络。

  (五)高快速路网建设

  坚持“内改外建”,完善大容量的高快速道路系统主干网,建设以中心城区快捷系统为核心的“四环十八射”环型放射状的城市高快速路系统。加快推进东二环、西二环、北三环以及广河、东新高速公路等重大公路交通项目和公路主枢纽场站的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道路主干道系统和普通干线公路系统。积极参与构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络。继续提高城市出入口道路通行能力,疏导过境交通。

  (六)换乘系统规划建设

  完善各交通系统的衔接,努力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接驳,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加快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公交与地铁系统、小汽车与地铁系统之间的“停车—换乘”枢纽的规划与建设。结合快速轨道交通、高快速道路的建设,在中心城区外围的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大型社区、机场和客运站场规划建设收费优惠的换乘系统,为中心城区外围居民及周边城市人流提供换乘的便利条件。

  (七)提高交通建设管理水平

  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交通指引导向路牌等标志系统,优化道路交通组织管理,综合运用信息、GPS和GIS等现代技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坚持“公交优先”,推广港湾式站场和公交专用车道,提高舒适度和便捷性。适应汽车进入家庭的新形势,制订新的停车配建指标体系,大力推动公共停车场建设;协调完善轨道交通、城市公交、机动车、行人和自行车五大网络系统的管理。

  二、加快建设公用设施(一)强化能源保障能力

  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城市能源安全;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逐步减少煤炭的终端消费,扩大石油、天然气进口。推进广南、同和、南沙等500千伏输变电项目以及相关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项目的建设,缓解广州地区电网供电能力瓶颈,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规划建设南沙LNG接收站,继续完善天然气利用工程,逐步提高居民、商业、工业等用户的天然气使用率,到2010年全市基本实现燃气化。

  (二)完善公用设施体系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和扩建,重点推进饮用净水工程建设,全面实现城市供水现代化;同时抓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城市公用事业建设。

  三、综合利用地下空间

  开展对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统筹规划建设。结合地铁车站、交通枢纽站场和城市主要公共活动中心等,建设功能协调、使用便捷的地下空间体系。大力推广“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模式,将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市政管线集于一体,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

  第八章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以整合、提升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普遍服务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2010年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信息化水平,强化广州作为华南“信息高速公路”主枢纽和“国际化区域性信息中心”的功能与地位,初步形成信息社会基本框架。

  一、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加快建设数字信息传输网、卫星通信系统等各类先进通信设施,建成国际化区域性通信和信息服务平台。着力发展3G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电视,逐步实现与珠三角各城市网络的高速互联互通,拓展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完善辐射范围涵盖“泛珠三角”和东南亚的国际性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

  二、建设五大信息系统(一)“数字城市”系统

  加快空间地理、自然人、法人和宏观经济信息数据等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整合,推广以数字证书、电子身份认证为核心的网络信任体系,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安全。

  (二)智能化电子政务

  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加快整合政府网络资源,扎实推进业务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政府门户功能,大力促进网上政务协同。

  (三)协同式电子商务

  以行业交易平台和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推动建立安全、公正、可信的网上交易市场;推进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业务协同,探索协同式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四)企业信息化

  以骨干企业为核心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推进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融合与集成,实现供应链信息化;积极推进区域性的第三方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电子社区与数字家庭

  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宽带接口入户,建立覆盖全市的社区信息化综合平台和面向家庭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在基层的信息网络和资源,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普及并推广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山区的应用,逐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

  第九章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率先在全国大城市中初步建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

  一、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一)生态体系建设

  构建生态体系框架。建立以北部连绵的山体、东南部的农田水网、中部的农田绿化等为生态空间屏障的“生态环廊”,以及东北部山体、东南部水系延伸到城市内部形成的“绿楔”和“蓝楔”。加快形成3条南北向和4条东西向生态主廊道。通过构建“一环两楔”,打通“三纵四横”的“生态廊道”,建设完善城市组团隔离带,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

  完善城市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区划,以生态公益林为重点,加强林分改造,完善森林生态功能结构,构建城区、山区、岗地、平原一体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完善城市组团隔离带。加大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力度,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青山绿地工程,重点推进流溪河、石门、帽峰山、王子山等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建设。建立统一协调的水系建设机制,积极推进水系建设,加强湿地水域保护,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网络。

  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逐步加大区级财政在绿地养护上的投入,推进绿化养护属地化管理;合理开辟沿江、沿河(涌)和沿路绿地,抓好城市公园、中心绿地和主要街道街头绿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免费公园开放的数量。继续清拆违章建筑,增加绿化面积,全面推进天台绿化,凸显“花城”特色。

  (二)资源保护与利用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做好2010~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保护基本农田,调整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保障重点发展区域、公益性、社会性公共服务项目和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用地需求。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快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与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完善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加强土地利用管理,严禁违法用地。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利用西江、北江和东江水源,大力开发南部水源,解决水质性缺水问题,加强城乡应急备用水源建设,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探与开采的监管,统筹开发利用地热水和天然矿泉水资源,关闭所有在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内的采石场并进行绿化恢复。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断完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切实做好新项目用海的环评核准工作,严格控制污染项目的海域使用。积极保护典型性、代表性海洋生态系统。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进污染控制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加强环境监管力度,建设环境监控指挥中心;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资机制,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努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一)水环境污染防治

  加大对饮用水源污染的防治力度,优先保障市民饮水安全。完善现有排水设施,逐步实施分流排水体制,强化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完善大坦沙、猎德、沥滘和西朗污水处理系统,推进大沙地和白云区北部四个污水系统建设;加快南沙、萝岗、番禺、花都、增城、从化等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和万人以上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进珠江整治和市区河涌截污与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跨区域水环境保护与合作,协调解决跨界污染。

  (二)空气污染防治

  积极推广使用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推进重点工业企业脱硫工作,严格餐饮业油烟排放标准,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全面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新机动车排放实行国Ш标准,鼓励居民使用节约能源的小排量经济型家用车,城区全面禁行摩托车,提高水泥、建筑等行业除尘工艺水平和效果。

  (三)固体废物处置

  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强对危险废物及医疗垃圾的管理和安全处置,规范管理建筑垃圾的运输和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城市噪声控制

  科学规划和布局客货运交通站场,交通主干道、高架桥采取安装隔音屏障、绿化等措施,减轻交通噪音的影响。强化对工业、建筑施工、维修业、空调机、娱乐场所等噪声源的管理。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一)完善政策促进体系

  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依据物价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研究制定居民用水、电、气的合理价格机制;从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等方面对生产和使用可再生产品、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给予扶持,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好的高增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为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污,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二)推行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清洁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全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加强对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的能耗考核,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广热电冷三联供。限制和淘汰小水泥、漂染、电镀等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

  (三)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和循环利用率。完善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工业废品废物处理体系,培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

  (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

  构建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社会等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框架。以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钢铁、装备制造和食品等产业和耗能大户为重点,培育循环经济型试点企业;依托广州科学城、南沙开发区,创建一批生态工业园区,推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增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倡导绿色消费,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可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充分发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作用,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广大农村特别是北部山区的发展。

  一、全力推进中心镇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分批次、有重点地推进中心镇的规划建设。高水平编制并严格实施中心镇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镇村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切实发挥中心镇对周边农村地区的带动作用。加强村容村貌的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做到经济实用、美观齐整。力争使若干个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产业和人口集中示范效应的中心镇率先成为广州的“卫星城”。

  二、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鼓励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中心镇就业落户,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成年农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支持村民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及以上层次的教育,促进“农民的城市化”与“农村的城市化”同步推进。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深化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抓好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撤并规模过小的行政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农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的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信息网络和公共交通向行政村延伸,努力实现村村通农业信息和公共汽车。抓好重点水库、堤防的除险加固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整修,全面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助费。改善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有计划地轮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切实提高教育水平。逐步建立以农民养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医疗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四篇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第十一章增创体制新优势

  加快推进改革攻坚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公共治理型政府”为核心,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新突破。

  一、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一)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决策民主化,建立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公示、听证和决策跟踪评估制度,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政府责任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有效方式。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增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优化行政管理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市、区两级分级集中,透明、高效、廉洁的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财政公共支出的比重,加大政府在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科技进步、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就业、公共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等领域的投入,加大对我市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财政投资项目代建制,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精简机构、优化结构”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下转A14版)(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图片说明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八荣八耻 应对油价上涨
·陈水扁废统 台319枪击案
·消费税调整 普京访华
·2006德国世界杯 奥运会
·刘翔 国足 科比 NBA F1
·新车:雅绅特 广本思迪
·奇瑞A516 强制三者险
·奥斯卡金像奖 馒头血案
·传TOM集团将收购新浪
·新农村建设 国企改革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