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年后,“数字上海”将长大成“人”!“造血细胞”——集成电路强壮丰盈,网络和通信“血管”收扩有力,安全和可信计算使“免疫力”坚不可摧,智能代理和知识处理“大脑”睿智聪敏,遍布全身的传感网“神经”让未来家庭、社区、交通和都市实现智能化。
最新公布的《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像“数字上海”的成长记录手册,每一天看似无声无息,可“日长夜大”的任何细节都能给百姓生活增添惊喜。
“行万里路”的居家客厅
在钢筋水泥里憋了一天,到海边吹风戏浪,岂不优哉游哉!只要走进客厅,公文包丢进角落,疲惫的身体在沙发上甩成“大”字——顿时,眼前一片蔚蓝汪洋,头顶阳光明媚,脚底细沙松软,耳畔海风掠过,满怀的烦躁和倦意烟消云散!
“这可不是异想天开!”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数字上海”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教授张世永告诉记者,大型液晶显示屏已经问世,客厅天花板、墙壁甚至地板都铺满无缝显示器,15年内一定可以实现。
后台智能计算机,气味探测仪、双摄像头定位系统等构建的新型人机环境,可以闻“香”识主人,捕捉眼神“揣摩”心理,带着主人“飞往”此时最心仪的地方。更妙的是,立体音箱旁还多出一只“芳香桶”,其中储存的几十种气味,混合模仿、“按地配味”并不难。
传感探测让警犬失业
未来,机敏忠诚的警犬很可能要重新考虑饭碗问题,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数字神经——嗅觉传感器,能精确甄别空气中1纳米的异常微粒。
15年后,海陆空各安检处很可能多出一间玻璃屋,人或者物品往里一站,“噗”一股轻风吹过,周身上下的空气微粒即刻被埋进玻璃幕墙的嵌入式传感器“尽收鼻底”,被检测人是否接触过毒品、炸药、枪支等违禁物品都会被勘察在案,即使此次没有携带危险品,但名字、身份证甚至照片已经被收入嫌疑数据库,留待日后查找、监控。
除“气味”捕捉外,这种智能传感器还可以随时报告大气、水质、温度、潮汐、交通等变化,预报海啸地震、报告大气状况、侦测交通堵塞、预警城市安全等。
不可想象的未来手机
“未来手机”什么样?今年,千呼万唤的3G手机即将登台,其网络带宽为1兆;2020年,下一代网络提供的传输速度则是100兆。
“上海率先一网打尽!手机网、无线局域网、光纤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将数网合一。”张世永指出,3G之后是B3G(beyond3G,超3G),手机只是用户端的接收方式之一,手机、电视机和电脑的区别几乎荡然无存。
也许,未来手机层层折叠后就像一张轻薄信用卡,听音乐、拍照片、上网玩游戏、刷卡交易,甚至还能给超市里的菜品物什验明正身,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一照便知;而打开后,记录、制图、设计、路演等各种商务用途,样样精通;再层层打开,就像一本液晶杂志,电视“画中画”、多部DVD同时播放,而且屏幕宽大,视觉冲击强悍,比现在mp4的小屏幕远远来得痛快、酣畅。
见习记者 马亚宁 本报记者 董纯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