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甚于农村珠三角“分红”惯例令农民不愿生女
本报记者 廖怀凌
若只生一个,62%受访者希望生男孩,仅3%希望生女孩!广东是全国“男孩偏好”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一孩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城市比农村还严重。 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男性绝对主导权,以及珠江三角洲独特的“集体股份分红”制度已成为制约性别比回归自然的极大阻力。
最近,《广东人口发展战略》子课题———“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危害及对策”的课题组负责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友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发表了上述观点。
为了解广东人口的生育意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对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回收的2370份有效问卷和座谈会情况分析,“男孩偏好”在上述地区均十分明显。
在回答“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你希望自己生的第一个孩子的性别”时,45%表示“无所谓”,希望生男孩的占41%,希望生女孩的占14%。当问到“如果只能生一个小孩,你希望是男孩还是女孩”时,表示无所谓的下降到35%,希望生男孩的上升到62%,希望生女孩的仅占3%。
根据第三、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东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年内每100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男婴数)持续偏高,从1982年的111上升到2000年的130,远高于116的全国平均水平。
一个令人意外的现象是,广东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并没有降低她们对男孩的偏好。“五普”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一孩出生性别比偏高,广东本省非农业户口妇女超过了农业户口妇女。
专家指出,生活在城市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妇女,由于政策只允许生一个,她们的“性别觉醒意识”越早出现,借助于B超性别鉴定等人为干预,以达到生育男孩的愿望。
为什么广东人都偏好生男孩?陈友华教授认为,这里面有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
“五普”资料表明,广东省家庭的户主中76%是男性。在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盛行的地区,男性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经济掌控权,并且掌管家中所有事务,女性缺乏发言权和支配金钱的权利。调查发现,许多农村妇女一辈子没见过存折,也不知道家中的具体经济情况。
而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每年集体经济的股份分红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其养老的资金来源。男性结婚了可以继续享受这种分红,甚至连孙子都可享受,但女的就不行,甚至一结婚,分红就没了。为了保障家族经济利益,村民想方设法生男孩。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城市,许多现行的政策和做法为男性公民大开绿灯,导致了性别偏好愈演愈烈。陈友华指出,对男女公务员不同年龄退休的规定、女性生育权的维护责任由企业承担、高层职位的男女性别比失衡等,直接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女性歧视。因为政府无力承担,女性产假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承担,有的企业对女性求职者要求特别“苛刻”:结婚三年内不得生育,或者直接招聘已经生育过的妇女。
“一位村民告诉我,生女孩在村民选举中最多只能当妇女主任;生男孩,起码可以当选书记。我们经常用专家的思维方式替老百姓作决定:生男生女一个样。而事实上,做男人就是比做女人好,生儿子的经济收益就是比女儿高,这叫大家怎么能不重男轻女?”陈友华说。
(日京/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