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除了民间自发地祭祀已故亲友之外,还有一些具有很强官方色彩的祭祀活动:浙江绍兴万人同祭治水英雄大禹,河南黄帝故里祭拜华夏始祖……这些祭祀活动无不有地位相当高的官员出席,场面也极尽豪华隆重之能事。 我在感慨之余,心底也不禁浮出了一个疑问:我们究竟为什么祭祀?产生这个疑问,是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嗅到了一点让我不太舒服的气息:“祭祀搭台,经济唱戏”。在短短两天的祭祀期间,“新郑市政府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9家客商正式签订投资合约,总投资额达73.2亿元”;绍兴市虽然当仁不让地认为自己就是大禹陵所在地,但现在仍有六省七地在纷争“大禹产权”。看来,黄帝战罢蚩尤仍然不能解甲,大禹治好了水患还是不能安歇,还要时不时地被请出来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服务,他们真辛苦啊!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祭祀呢?在我看来,主要应该基于这样两个理由:
一是通过祭祀来增加民族认同感。正如追求自由与权利是人的本性一样,追求认同和归属感也是人的本性。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无法回避“我们是谁?”的问题。虽然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本质规定性是丰富的,但承认我们都源自同一个“人文始祖”,则是其中的重要一条。二是要通过祭祀来寻找共同的优秀价值观,“民族认同”正是建立在这些优秀价值观之上的认同。比如黄帝的勤劳勇敢、帝尧的无私禅让、帝舜的恭孝仁德、以及“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奉献精神等等。《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果我们的动机不纯,把人间行贿受贿那一套拿来对付祭祀的对象,那祭品再丰盛,也不过是相当于贿赂品而已———难道我们居然认为黄帝、大禹他们会接受我们的贿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