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下沙智格村的老居民了,4年前,智格村成为了开发区下沙街道首批撤村建居的社区,老李也由此成为了新型社区的一员。从村到社区,对老李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名称上的改变,在日常生活的每点细节上,他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个现代化社区的新气息。
镜头一:各项事业井然有序
早上吃过饭,老李就习惯性地晃到了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和一帮大爷大妈聊天下棋。他乐呵呵地说:“我每天就像上班一样往这儿跑,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心里空落落的,很无聊。”
撤村建居不过短短四年,智格社区的各项社会事业就已经发展得小有规模,老年活动中心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几年来,社区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为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比如文化事业方面,社区充分利用小区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传播健康、科学的文化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卫生事业上,社区进一步合理调配卫生资源,搬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扩大了面积,完善了设施,满足社区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同时社区还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打造“平安下沙”为目标,加大普法教育,组织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工作;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功能,新增加八名治安联防队员,并配备摩托车、电警棍等配套设施,加强暂住证办理、出租房登记等流动人口管理,积极受理群众报警求助,调解治安纠纷,消除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
镜头二:社区钱包越来越鼓
社区的快速发展,从“小金库”的变化最能说明问题。2001年,社区人均收入8228元,集体可支配收入265万元,工业总产值2.3亿元。2005年智格社区工业总产值达9.12亿元,人均收入达12178元,社区可支配收入达1365万元。
四年来,在大量土地被征用的情况下,社区找准市场切入点,创办了南方保洁公司、花卉园艺工程公司、豪运仓储公司、下沙石材市场等企业,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夯实了社区的经济基础。随着开发区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三大目标的确立,社区又抢抓机遇,致力于开发区内标准厂房、商贸用房的投资开发、出租及物业管理服务,累计建设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引进美、日、台资等知名企业。
仅仅去年一年,社区就建成7.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到年底累计出租5.7万平方米,成功引进了日式机械、横滨胶管、松下等知名企业进驻。在三产发展方面,下沙商贸城项目于2005年9月30日开业,邻里中心的物美超市于2005年12月26日开业,极大地填补下沙大型零售商场的空白。
镜头三:社区环境越来越美
和以前的村子相比,新型社区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社区环境的现代化,居民原本居住的农居房,层高样式位置都参差不齐,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土地。通过智格社区四年来的努力,多层公寓渐入人心,社区的环境更是一天天地美丽亮堂起来。
社区以“三进”推进多层公寓建设,即干部进住户,宣传多层公寓的好处和优点;政策进家庭,召开了15个党员、组长、居民代表、户长等大小座谈会,使群众明白各项政策;模型进社区,展示多层公寓的环境优势。通过大量有效的宣传工作,从根本上促使广大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积极理解、支持、配合多层公寓建设,目前智格社区的多层公寓规划红线选址已明确,一个现代化的社区模板不久就会显现。
镜头四:给居民吃颗定心丸
说到社区保障,老李的嘴就笑得合不拢。他给我们报了一笔账,以前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补贴每月是150元,而现在被提高到了450元,整整翻了3倍,而且其他保障措施也很完备。这等于给全社区的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大大消除了生活工作的后顾之忧。
智格社区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大力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3条保障线,即社会救助保障线,建立困难家庭、大病特困户、子女教育“三大救助基金”,及时救助弱势群体;就业援助保障线,设立劳动保障办公室,解决劳动就业;社会统筹保障线,逐步为符合要求的居民购买养老保险,全年养老保险购买240余万元,老年金发放达150余万元。
(通讯员曾唯潇胡敏华虞付月记者朱聚强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