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坤平摄
本报讯记者吴顺祥、特约记者张坤平报道:3月中旬,又一批来自全军各部队的数千名学兵走进北京军区某坦克乘员训练基地接受淬火。近年来,该基地培养的6万余名新型装甲兵战斗员活跃三军部队,在海军陆战队抢滩登陆的两栖战车里、在从天而降的空降兵步战车里、在纵横驰骋的陆军部队新型坦克里,都有他们的身影。
这个基地担负陆海空三军部队装甲兵战斗员培训任务。为尽快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型装甲兵,该基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训练,增加数百项与信息化作战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战法教学内容,在全军率先确立新型装甲兵战斗员素质结构和培养目标模式,并构建了“信息化专业技能主导、多型装备兼容、心理与体智并重”的新一代教学内容体系。
统筹协调,提高战斗力生成起点。基地先后筹资上千万元,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等高新技术,将数百个教学训练要素链接,形成教学信息网络;建成近百个信息化教室,使教学训练实现了“理论教学网络化、技能练习模拟化、教学管理数字化、考核测评自动化”。他们还把学兵拉到生疏地域进行对抗演练,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动中通、抗中通、处处通”之道,创新一批填补我军装甲兵训练空白的训法、战法。他们革新研制的数十项教学训练器材获全军科技进步奖。
以人为本,让学兵成为学习的主人。该基地建立了与信息化教学训练相适应的考核、评比和奖励机制,先后派数百人次到新装备厂家和科研单位取经,请百位信息工程专家和教授来基地授课传技,帮助学兵掌握网络通信、弹道计算机、定位导航等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如今,该基地培训的学兵正在由单一技术型向懂指挥、精专业、会组训、能带兵的复合型转变;由简单操作型向懂原理、会维修、能带教的智能型转变,并达到不经作战部队适应性训练,就能直接遂行作战任务的目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