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墓志铭因何镌刻而成
好人,你咋走了
本网记者 于呐洋
深冬的西安,一个年仅45岁的生命伴着凄冷的寒风悄然而逝,生长在大巴山深处的民警张本树就这样魂归故里。
消息传到大巴山里,岚皋县佐龙镇正沟村村民陈邦洪老泪纵流,他悲伤地长叹:“好人,你咋走了?”
几个月前他听说恩人张本树病了,一辈子很少下山的他,还拎着自家养的小鸡和鸡蛋去县里看望恩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张本树这么快就走了。 老实巴交家境贫寒的陈邦洪哽咽着说,当年如果没有恩人张本树,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下去。
2001年7月的一个清晨,陈老汉发现家里养的14只山羊丢了,他一下子瘫在羊圈门口,这群羊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张本树接到报案后,翻山越岭挨村走访调查。大山里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一天要走几百里山路。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口干馒头,夜深了就住在农户家里。他先后走访十几个村子,调查群众两百多人,历时近三个月,终于捉住了犯罪嫌疑人,并且从这起山羊被盗案又牵出5起盗羊、盗牛案,追回被盗山羊和耕牛共21头。
羊找到了,陈邦洪想请张本树吃饭,但张本树回绝了。“他是个好警察。”陈老汉用粗糙的大手不停地擦着眼泪。
2005年夏天,张本树被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俗称“血癌”,而十年前的此时,正是他为肖世勤找回被拐妻儿的日子。
1995年,刚任官元区派出所所长的张本树接到肖世勤的报案,他妻子和7岁的小儿子被拐卖到四川省万源县大竹乡。
张本树立即出发解救人质。去四川路途遥远,派出所没有经费,张本树找朋友借了400元钱,带着民警和肖世勤17岁的大儿子一起上路了。当时,夏季的暴雨冲垮了公路,他们步行五十多公里才坐上火车转汽车来到四川的大竹乡。为了找到那户农家,他们又步行三十多公里山路,从早上7点一直走到下午3点。解救工作并不顺利,张本树让民警带着肖世勤的妻儿先走,自己却被闻讯赶来手持各种农具的村民团团围住。人群中,他冷静地给围堵的村民们讲政策讲法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说服教育,村民们终于给张本树让出一条通道。
妻儿的归来令肖世勤感激不尽,家贫如洗的他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卖了还张本树400元路费。张本树说:“我家里虽然穷,但还是比你好。”他用自己的工资还上了这笔路费。
如今肖世勤家已盖起二层小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万万想不到恩人这么快就走了,肖世勤流着泪半晌说不出话来。
同事们忘不了那一天———2004年7月18日晚上,劳累一天刚把犯罪嫌疑人带回公安局,张本树就昏了过去。他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一天天好起来。
回想起张本树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送儿的那一幕,同事们的心仿佛又被撕成一片一片的:
那天,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哭着说:“幺儿从来就不知道休息,现在要好好休息啊。”
张本树,1960年生,原陕西省岚皋县公安局副政委。2005年12月26日病逝。从警以后,工作兢兢业业直至病倒在岗位上。
阿哥,兰本加
本网记者 于呐洋
2006年大年初一的清晨,阵阵鞭炮声和朗朗欢笑声,回响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的山村里,过年的喜庆气氛荡漾在这块贫困而美丽的土地上,而隆务镇兰本加的5个孩子却呆坐在一起,泪眼相望,他们还没有从父亲去世的悲痛中摆脱出来。这时,门被推开了,几十名寺院里的和尚一边诵经一边高举着哈达走进兰本加的家,随后,乡亲们都来了,兰本加的家又像往年一样热闹。十几年来,每逢大年初一,无论僧侣百姓还是远乡近邻都要来拜见兰本加,因为他是人们心中的“活佛”。
清明节前,兰本加的三女儿娘先措回想起那天的情形还是没能忍住眼泪:“没想到爸爸去世了,那么多人依然记得他。”
她忘不了2005年11月19日父亲走的那一天:
爸爸只有51岁,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跪在院子里一边磕着长头一边哭着喊“阿哥,兰本加”。在藏族,向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叫“哥哥”是对死者最高的称呼。
根据藏族的风俗,爸爸的骨灰要洒向黄河,那天,从我家到黄河边几十里的山路上,站着成百上千送行的人……
“兰本加的威望是因为他一心为老百姓办事,他是过度劳累才倒下的。”同仁县司法局长吉毛才让说。隆务镇是藏、回、保安、撒拉等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并有藏传佛教、回族清真寺的寺院及僧侣,镇情复杂,矛盾纠纷时起,而常年来只有兰本加一个司法助理员奔走在老百姓之中,为他们调解纠纷。
同仁县牙浪乡的党委书记至今念念不忘“阿哥,兰本加”:
2004年5月,正是挖虫草的季节。对村民来说,挖虫草几乎是一年的收入,但由于地界不清,两个村子几百个村民手持农具不让对方挖虫草,群体械斗一触即发。此时,兰本加赶来了,他在山上一呆就是半个月。白天给村民们讲法律,请镇上勘界办的人重新测量地界,晚上他和村民们一起住在山顶的帐篷里,终于化解了这场几年来影响最大的一起草山纠纷。
在当司法助理员之前,他是当地砖场厂长,收入可观,但他每年把钱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建学校或者重修寺院,而当他累倒时,家里却没钱治病。
娘先措说,父亲从牙浪乡回来就再没有出过门,已是胃癌晚期的他实在走不动了。白天孩子们把他抬到院子里晒太阳,老百姓就找到家里。父亲在家里躺了8个月,每天都在卧床调解纠纷,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瘦得脱了相,说话声音也越来越微弱,有时说一句话都要歇上好一会儿,但他仍耐心地对待每一个来找的老百姓。晚上整夜睡不着,还在想着怎么调解纠纷。
娘先措哭着对来找父亲调解纠纷的人说:“我爸爸都病成这样了,你们别再来找他了。”重病中的兰本加用微弱的声音,吃力地对女儿说:“人活着不能为了自己,我辛苦就是为了老百姓。”
兰本加就是这样走的。兰本加,藏族,1954年生,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司法助理员。繁重的工作把他累倒,2005年11月去世。
在天堂里还要办案吗
本网记者 王斗斗
“爸爸,我好想您啊!2005年6月26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那天,远在北京治病的您永远离开了我们……每次回家,您都喊我的名字,可现在再也听不到您的声音了。”
安徽省凤阳县法院法官赵家忠9岁的女儿明君在日记里写道。
“2005年6月27日凌晨两点,我们冒雨赶往20公里以外的淮河大桥,迎接赵家忠的遗体归来。”回忆起那一刻,凤阳县法院副院长孙其国眼眶红了起来:“‘让家忠再看一眼他热爱的法庭吧!’当时大家都这样提议。于是,在无边无际的泪雨中,在亲朋同事的呼唤中,载着赵家忠遗体的车子缓缓地从临淮法庭、府城法庭和凤阳法院门前驶过。”
同事张世伟清楚地记得2005年5月9日:“那一天,家忠将被转往北京协和医院;那一天,家忠最后一次来到法庭,将他尚未办结的3件案件作了移交;那一天,是我和他的最后一面。家忠到了北京被确诊为丙肝,已无力回天。”
“家忠是为忙着办案累死的!”凤阳县临淮法庭庭长陈柯说:“他把法庭当成了自己的家,常年超负荷工作,我们已记不清他究竟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
陈柯算了一笔账:“近年来凤阳县在职法官年均结案50件左右,而赵家忠自1997年任助审员以来的9年间,共审结各类案件1551件,9年干了其他法官30年才能干完的活。”
“要是他听我的话,早点去大医院看病,不会37岁就死的。他下班回家连换鞋的力气都没了,我催他上医院他还训我:‘着什么急,等我结了手上的案子,交接清楚也不迟。我年轻,死不了。’”说到这,赵家忠的妻子黄家秀涕泪纵横。
赵家忠的二姐赵莲芝回忆说:“印象中毛弟(赵家忠小名)总是忙忙碌碌的,回家很晚,问他干啥去了,他总说办案子找当事人去了。”
“父亲去世时,毛弟又去办案了,回来后他跪在父亲的遗体前哭得捶胸顿足。”赵莲芝说:“毛弟走后,俺妈很多次犯糊涂,问我们,毛弟出差去找当事人怎么还没回来?我们就只好说快了快了。俺妈常常把灯开到天亮,说毛弟要回来,给他照路……”
“家忠每个月只有八百多元工资,我下岗后也只有二百多元生活费。”黄家秀说:“家忠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是穿着法官制服,每次要给他买新衣,他总是笑着对我说:‘我有制服,还是你和女儿买吧!’”
“家忠走了,我筹了2200元钱给他买了一套西装,这是他今生穿在身上最贵的一套衣服啊!”泪水噙满了黄家秀的双眼,她哽咽着:“但我还是把他一直喜欢穿的法官制服穿在了西装的外面,不知道他在天堂里是不是还要办案,还要找当事人。”赵家忠,生于1968年,安徽省凤阳县法院临淮法庭审判员。2005年6月26日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37岁。
工作超负荷令他们英年早逝
王永超
据公安部近期公布的情况:2005年,全国共有414名民警因公牺牲,这414名民警中,因积劳成疾、牺牲在执行任务中和工作岗位上的达154人,占总数的37.2%。据新华社报道,在法官人数不到九十人的湖南省平江县人民法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短短的十余年中,先后有6名法官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53岁,最小的才30岁。而像兰本加一样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司法助理员,似乎是总在人们的视线中,却总也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据统计,在因积劳成疾、牺牲在执行任务和工作岗位上的政法工作者中,绝大多数都是中青年人。
长期以来,社会普遍关心的是基层政法工作者为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化解社会矛盾做了哪些努力,而对他们的工作状况却少有关心。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积劳成疾、累死在岗位上的基层政法工作者呢?这里面除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外,一些客观原因不能不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警力不足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
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樊京玉认为,造成民警伤亡的原因,除违法犯罪暴力化倾向日益严重、执法能力有待提高外,工作任务繁重和警力严重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以去年为例,全国公安机关共办理刑事案件464.8万件,查处治安案件629.6万起,全国110接警总量超过1.2亿次,平均每3.5秒接警1次。
每到大年三十、中秋节等节假日,警察要全员待命加班。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基层一线民警平均每周加班时间都超过二十小时,派出所、刑警队民警每周加班最高可达50小时。据了解,公安民警频繁加班加点,除办案、值班和值勤外还包括:上级领导来视察需要他们开道清障;举办大型的群众活动需要他们维持秩序;工地的强制拆迁需要警力协助等等。
警力不足导致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从世界范围看,我国警察编制比例最低、工资最低、工作量最大,但却创造了一个世界上发案率很低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警察与人口平均比率是万分之三十五,而我国是万分之十二。我们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个小时。每年一个民警工作量超过3016个小时。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说一个民警一年要干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
法官太少难以适应案件数量上升势头
同样,对于法官们来说,2005年是颇为忙碌的一年。据最高人民法院提供的数字,去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理的案件数量又创新高,共计794万多宗。其中地方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683997件,判处罪犯844717人,分别上升6.17%和10%;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360184件,上升1.31%。
然而,与案件数量上升较快不相适应的是,基层法院大多数面对着案件在不断地增长,法官人员却增长缓慢的现实。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甚至出现了法院法官“断层”现象。
一项统计表明,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大都希望从事律师职业,而不愿意当法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官的待遇太低。法官的职业要求使得法官只能靠着微薄的工资收入支撑着家庭,许多法官面临着生活艰苦和工作繁重的双重压力,这与法官的身体逐渐垮掉就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当多的法官成天忙于办案,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甚至顾不上吃饭,精神和身体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舒缓,造成机体代谢功能紊乱。
另外,许多基层法院,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同样是审理一件案件,这些地方的法官要比条件好的地方的法官花费双倍甚至几倍的精力,造成许多法官只好牺牲休息时间来弥补,长年累月必然会积劳成疾,导致许多法官倒在工作岗位上。
编制所限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工作负荷高
与派出所、人民法庭一道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的司法所,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在我国,司法所是一种不增加国家编制和行政经费的事业性机构。
通常情况是,乡里的法律服务所的2至3人中,有一人是司法助理员,算是乡政府的组成人员,拿工资。其他的人则是所长聘用的人,不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
近年来,司法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相当部分地区的司法所立户列编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司法所人员编制紧缺、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一人所(两人所)、一间房(两间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司法所的办公、交通、通讯设施装备还较为落后,司法助理员的工作负荷相当大。
以帮教工作为例,按照重新违法、犯罪的界定,对刑满释放人员帮教要达5年,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帮教要达3年,累计起来全国的司法所每年承担的安置帮教人员一共是300多万人,而承担这项任务的司法所共有9万人,其中专职司法助理员只有4.6万人,平均每个司法助理员负责约67人。
改变现状用制度减轻基层政法工作者压力
民警、法官、司法助理员像机器一样连轴、超负荷运转,体力严重透支。
基层政法工作者不是机器,他们需要必要的休整和爱护;基层政法工作者不是超人,他们不是万能的,他们需要理解和支持。
如何改变他们这种工作状态呢?一方面,基层政法工作者在加强自身锻炼的同时,要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理念,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另一方面,基层政法单位要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医治,切忌讳疾忌医,以防养痈遗患。更重要的是,要推行强制休假制度,以缓解由于工作紧张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的压力。
前不久,针对司法所建设问题,司法部部长吴爱英特别指出,要突出抓好“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两个关键。要下大力气抓好司法所人员的落实,确保用于配备司法助理员的政法专项编制专编专用。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争取增加编制、充实基层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特别是一线警力不足问题。
造成政法工作者伤亡的主要原因
公安“四因”
一是工作任务繁重
二是警力严重不足
三是违法犯罪暴力化倾向渐重
四是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司法“六难”
1基层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
2有些地方司法行政基层组织机构不健全
3人员配备不足
4经费缺乏
5基础设施落后
6司法行政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群众要求高
法检“五高”
工作压力高
办案难度高
工作负担高
职业风险高(责任编辑:徐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