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晚报网4月4日讯大学生当家教,谁都能想到。但大学生花钱登广告征集家教信息,再批发给同学,这样的挣钱方法就不是每个人能想出来的啦!
一则家教广告登报13次
“×同学,湖南人,××大三女生,理工科,英语过六级,奥数获奖,年年拿奖学金,两年半家教经验。 ”这是发布在海口某媒体的一则普通的家教广告。然而,却有细心的市民向记者透露,该家教信息一个月时间内在报纸上出现的次数不少,怀疑其中有“猫腻”。
记者翻阅了该报二三月份的报纸,从2月底到3月上旬,该同学在报纸刊登了13次广告,按照该报的收费标准,13×100元/次=1300元。
记者纳闷,一份家教月平均收入也就两三百元,为了找家教却要花上1000多元,这合理吗?
一则信息收70-100元
记者按广告上的联系电话拨过去,说明来意,希望对该同学进行采访,但对方以“我现在是学生,学习忙,不想接受采访”为由再三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几经周折,记者找到曾向该同学购买过家教信息的一位同校大学生刘同学。刘同学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该同学舍得花钱在媒体上做广告并非是因为家教难找或同时要兼职几份家教,而是通过这种方法收集到有用的家教信息,然后批发给同学,从中赚取中介费。
刘同学坦言,成功推荐一个家教,该同学可以拿到70元-100元的中介费。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同学每登一次广告有一个客户,她就可以基本维持保本水平。如果一则广告能带来两则有用的家教信息,该同学的投资几乎就可以翻番了。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投资手法。
学生家教演变学生中介
海大的李老师告诉记者,学生中介这几年的演变是从被动“搜索”到主动“搜索”的过程。前两年,学生当家教都是通过社会上的中介公司,后来做得好的学生被家长推荐,一个人手里有三四份家教,忙不过来或毕业后就把手中的家教转出去,从中赚取中介费。
之后,低年级的学生也学到这种操作模式,开始在街边、小区、学校里四处贴广告推销自己,希望收集更多的家教信息,然后再批发出去。一些精明的同学在报纸上打广告推销自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有时一则广告能引来七八条家教的信息,把这些信息批转出去就能赚几百元。
慢慢地,这种模式在校园里流行开来,现在甚至演变成了“集团化”运作,几名大学生凑在一起向外发布信息,从“个人中介”转向“集团中介”。
收费信息PK免费信息
现在我省各高校都有类似“家教服务中心”的机构。海南师范大学的“家教服务中心”运作的模式是:录入愿意当家教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培训,考核发上岗证,向家长推荐合适的学生。这一系列的服务完全免费,由学校每年拨2万元经费进行运作。
海师团委副书记杨海对记者说,从去年11月份以来,“家教服务中心”已对900名学生进行了培训,并成功推荐了300名学生当家教,效果显著。
对于学生收费给同学介绍家教的这一现象,杨海称有所耳闻,但这不影响“家教服务中心”的运作,双方会形成一种有益的补充,给家长提供多层次的家教渠道。
据了解,在这两种模式共存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是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在学校“家教服务中心”备案,另一方面则通过学生中介寻找机会。
老师专家认可学生中介
海师大一新生王同学认为,“家教服务中心”虽然不收费,但推荐人数多,又要经过培训考核,顺利得到一份家教的概率不大,而且等待的时间也长。但找学生中介就不一样了,虽然花了钱,但目标明确,成功率高,花出去的中介费只需3小时的家教课就赚回来了。王同学坦言,她现在的家教就是高年级的学长介绍的,自己花了70元的信息费。
海师团委副书记杨海说,大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只要他从事的这个中介,是双方自愿的,他付出劳动或投资寻找信息,你给他报酬,这理所当然,并无不妥。学校的校纪校规也没有明文规定学生做中介不能收取服务费。
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志武说,家教是互相搜寻的一个工作,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付出一定的劳力就有权获取一定的报酬,只要这种中介行为是正当的,而不是用中介当“幌子”去进行一些欺诈活动。但还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中介的缴税意识淡薄。因为家教行情最好时,学生中介月收入可达两三千元甚至更多。而他们的投入呢?没有工商注册,没有任何门面租金,只有数百元广告费。记者黄智勇(来源:海南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