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英烈 七旬翁做50俯卧撑
抗日劲旅新一军老战士祭奠战友,公墓破损严重市台办承诺尽快修复
清明追思
本报讯(记者辛灵)在四根柱子后面空地上,年届70的孙立人义子揭均伏地长恸,背后40多名抗日老战士默哀无语……昨天上午,一批老战士来到广园东路某单位大院内,面对残存的新一军公墓纪念塔,祭奠在印缅抗日战场捐躯的27000多名英烈。
新一军是抗战时我国唯一一支凯旋的远征军,在印缅战场有力阻击日寇,威震全球。战后新一军回国,驻防广州时军长孙立人着手在今天的广园东路、濂泉路一带修建了阵亡将士公墓。
昨天上午9时开始,新一军公墓研究者卢洁峰女士担任司仪,曾担任新一军翻译官的王伯惠先生念了祭词,来自台湾、四川、湖南、辽宁等地的新一军老战士一起祭扫了公墓。40多位老战士中,来自台湾的有17人,大陆的20多人,此外还有孙立人将军的义子揭均,以及新一军第二任军长潘裕昆的后人。
揭均老先生在公墓纪念塔前连续做了50多个俯卧撑,他含泪道:“还记得训练时的情形吗?因为你们的英勇捐躯,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老战士们回忆,孙立人曾要求将士强身健体,至少能连做100个俯卧撑。
祭奠结束后,在仅存残柱的公墓前,老战士们合影留念。老战士颤巍巍地走到墓前,一次又一次让人帮忙拍照留念。他们年纪最大的90岁,最小的也70多岁,在镜头面前都笑得温暖沧桑。
下午5时半,市台办设宴招待。宴会上,市台办代表市政府,承诺将尽快研究解决公墓的恢复事宜。
公墓今昔
昔 21米纪念塔刻27000英名
新一军公墓于1945年11月5日奠基并动工兴建,用炮弹壳熔铸了一只重达1600余斤、高8英尺、长10英尺的展翅铜鹰,安于纪念塔上。
1947年9月6日公墓落成,它依白云山马头岗,北高南低,含纪念塔、纪功亭、门楼、牌坊等,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其中纪念塔高21米,东、西、北三面镶嵌着刻有27000余名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姓名的大理石碑刻,正面镶嵌着一块长约4米,宽约0.5米的辽宁青石纪念碑,上刻有孙立人手书隶体“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16个大字。塔基立面镌刻着孙立人所撰写的墓志铭和墓记。
纪念塔对面的纪功亭高7米,上挂蒋介石的题词“勋留炎徼”。在纪功亭的东南侧,于落成典礼后,还加建了一个战史室。
今 题词已刮落铜鹰无影踪
占地75000平方米的公墓曾经巍峨,然而自文革起就不断遭到破坏。目前牌坊上题词已被刮落,只有雨后才能依稀辨出字痕;濂泉路上的两座门楼分别被一布匹市场和某单位占用;广园东路上的纪功亭则被广园中肉菜市场包围,破败不堪,上面的题词牌匾早已湮灭,围亭卖菜的街坊无人知道亭子来历。
对面某单位大院内屹立着纪念塔,上面的铜鹰早已不知去向,原来的墓志铭也了然无迹。塔基立面的黑色大理石也铲除,蒙上水泥。塔内的英烈骨灰已被掏空,只剩下四根擎天残柱。纪念碑断成了两截,曾被遗弃,后找回,但却贴在了纪念塔的反面。而塔的正面则被一家酒店挡得严严实实。
图:
孙立人义子揭钧在纪念塔前做俯卧撑以纪念先烈。
本报记者 方谦华 实习生 孙喜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