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4月3日电(褚晓亮、魏运亨、姚湜)近来,一款以“雷锋”为主角、以“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游戏,引起人们关注。
“雷锋”以卡通形象现身网络游戏
提起网络游戏,人们脑海里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挥刀舞棒的大侠一路除魔打怪,不断练功升级,成为虚拟江湖里呼风唤雨的高手;一位持枪的警察在街巷里穿梭闪躲,瞄准恐怖分子一枪射去,对方当即鲜血迸流……很少有人会想到,“雷锋叔叔”如今也进入了网络世界……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一款以“雷锋”为主角、以“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游戏,引来越来越多的目光。
记者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这款由国内某网络游戏公司开发的游戏。游戏的设计充满了浓重的卡通味道,游戏的背景是一个十字路口,有车辆、红绿灯和来来往往的人流,行人会有踩草坪、随地吐痰、闯红灯和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玩家如果及时阻止这些不文明行为和帮助弱势角色,就会获得一定的分值,反之就要被扣去分值。任务完成后,将根据分值在网络上众多玩家中进行排名,并可相应地获得“小红星”作为奖励。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网上关于雷锋的游戏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这一版本比较接近于现在流行的其他网络游戏模式。游戏中,雷锋可以随着做好事次数的增多而不断升级,还可以“打怪”……
褒贬不一,玩家的兴奋点到底在哪里
一个小小的网络游戏一经推出立即引来了社会各界热议,其中持反对意见的占有很大比例。
吉林市毓文中学学生李志宇告诉记者,过去接触到的网络游戏都是以打和杀为主,游戏里不是“妖”就是“怪”的,现在看到以“雷锋”为主角的游戏,感觉挺新鲜的,而且是以“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符合父母与学校平时对自己在“讲文明、懂礼貌”方面的要求。
在长春市一家媒体供职的张敏听说网上有这样的游戏,立刻就上网去查找,找到后自己先玩了一番,并且把游戏推荐给了上初中的儿子,还和儿子共同玩这个游戏。她对记者说,自己平时是限制孩子玩网络游戏的,因为觉得网络游戏上的负面东西太多,但像“学雷锋”这样的游戏,还是应该鼓励孩子去玩的。
也有很多人对这一游戏持有异议。雷锋生前战友张作威认为,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弘扬雷锋精神,但这种游戏把雷锋精神简单化了、概念化了。平时酷爱网络游戏的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吴昊认为,游戏中做好事是为了得到“奖赏”,玩家的兴奋点不在于如何学雷锋,而在于如何尽快升级以获得“奖赏”,这样容易使学雷锋带有功利色彩。
还有的家长担心“雷锋游戏”可能引起孩子以“学雷锋”为幌子,沉迷网络游戏。一些家长明确表示,不会因为游戏的主角是雷锋就对孩子玩网络游戏开绿灯……
学雷锋,最终还要落到“如何去‘做’”
一些专家表示,“雷锋游戏”意义已经超出了游戏本身,讨论范围也不限于游戏界,可以说这一游戏的出现引发的是人们对当今网络游戏的认识、对德育教育形式的探索等诸多问题的关注。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分析说,过去,一提起网络游戏,总觉得对孩子来说是“洪水猛兽”,其实,网络游戏只是一种娱乐形式,关键还要看往里面添加的是什么内容。将“雷锋”作为主角,把网络游戏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对商家来说,难能可贵,不管这款游戏能否真正起到促进孩子学雷锋的作用,这种探索的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此外,从雷锋游戏现象中,人们也应该看到,对待网络游戏不能一味地采取“堵”的方式。与其让孩子偷偷地沉湎于有害的网络游戏中,不如开发出具教育意义的网络游戏,让孩子大大方方地玩,既能够玩得开心,又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政府部门可以与游戏开发商联手合作,探索开发出更多的既符合孩子特点,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优秀网络游戏及多媒体作品,积极主动地抢占这一阵地,从而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一位网友在网页上留言表示,看看现在的网络游戏,里面的角色全是外国人,自己实在是找不到中国五千年来“正面人物”的影子,希望商家能开发出更多的有着中国自己文化背景和传统的网络游戏。
吉林大学社会学教授董才生认为,对“雷锋游戏”等类似的游戏要“理性”看待,不能高估游戏的作用。对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把握不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因此,对孩子玩此类网络游戏,也要适当加以引导和控制。此外,很多专家表示,网络游戏包括所有电子类游戏在内毕竟体现的是虚拟世界,在德育教育中,它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学雷锋从本质上说,是要去“做”的,而不只是用来“玩”的。因此,要更多地让孩子到社会生活中去践行,而不只是“口头号召”或者“网上演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