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承德记者 邓学军
常年吃着豆腐、咸菜,一件皮坎肩穿了50多年,但在生前却留下遗愿,将一生中三分之一的积蓄捐助贫困学子。3月30日,承德医学院离休老校长赵涟的遗愿实现了。当日,他76岁高龄的老伴、同样为离休干部的于芳兰老人将10余万元的巨款捐给丈夫生前工作的承德医学院,资助家庭困难贫困学子。
满满的一柜书籍,角落里的桌子上码放着报纸,家中的电视柜上空空如也,没有任何高档的消费品。近日,在于芳兰老人的家里,从她点滴的回忆中,记者感受着赵涟老先生的节俭朴素、乐观豁达。
于芳兰老人说,老伴赵涟1920年2月出生于辽宁抚顺,1945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锦州战役,抢救过万名伤员。在1984年9月离休前,任承德医学院校长。
在于芳兰老人的记忆里,老伴不讲吃,不讲穿,豆腐、面条、稀粥和咸菜是他们平日主打饭菜。有一件“的确良”衬衫,老伴穿了20多年。还有一件皮坎肩,那还是她婆婆做的,老伴足足穿了50多年。于芳兰老人说,平时她和侄女、外孙女也给老伴买衣服,但尽管新衣服放了满满一箱子,老伴依然只穿旧衣服。
在离休后的20多年,赵涟每月能开2200元。有人问赵涟够不够用时,他总是非常满足地说“我一个离休干部,也不工作了,还享受这个待遇,挺知足的”,并风趣地把他的生活形容为“八旗子弟的生活,不干工作还拿俸禄”。
进入新的千年后,赵老先生已是80岁的高龄,身体大不如前,开始郑重地与老伴于芳兰谈论起了身后事。当谈到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30多万元积蓄时,赵老先生表达了“三分之一捐赠给学院,救助贫困学生”的愿望。2003年12月23日6时40分,赵涟老先生永远闭上了眼睛。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于芳兰老人将丈夫的遗体进行火化,并把骨灰撒在他生前工作过的大学校园的花木下,充当花肥,为学校的发展出份力。
今年3月30日,在多方准备充分后,于芳兰老人在承德医学院举行的捐赠仪式上,郑重地将10万元巨款及这两年的利息342元一并捐赠给了承德医学院,了却了老伴的生前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