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保证人畜饮水质量,巴南界石镇桂花村村民半月清理癞蛤蟆200余斤,村民欲放养乌鱼“灭害”昨日,界石镇桂花村的周国平展示他早晨从塘边抓的大量癞蛤蟆。
巴南界石镇桂花村水塘里的蝌蚪密密麻麻。
华龙网讯 (记者 裘晋奕实习生文婧)70余户村民集资修建近千平方米的蓄水池,引来附近山泉储备饮用。却不想被数百癞蛤蟆搅得一塌糊涂———露天水源地成了数百癞蛤蟆(学名蟾蜍)聚集产卵地。
数百癞蛤蟆齐聚水池
巴南界石镇桂花村小山坡顶上的露天蓄水池呈正方形,边长约30米。蓄水池是1997年前后,当地村民为了解决吃水难,特意从附近山上引来山泉,又修建起该池作澄清、净化之用。
水池修好后,几乎年年此时都有癞蛤蟆前来产卵,过去最多能看到两三个。今年3月下旬出现了异常,村民们普遍感觉喝的水里出现腥臭味,赶到水池后村民被吓了一跳:数十只癞蛤蟆将水池边2平方米大小的平台占得满满当当,靠近池壁四周,数以千计的黑褐色小蝌蚪更是成群结队。
癞蛤蟆被捉走200余斤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由于村民前段时间的捕捉,仅见到一只成年的癞蛤蟆趴在岸边休憩,大量蝌蚪将水池周边水域“染”成了黑褐色。
“现在我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前来查看情况,捉癞蛤蟆”,负责水池管理的周国平先生无奈地说,附近70余户、300多村民都由该水池集中供水,而癞蛤蟆在池边只是产卵。
听说水池里来了成群的癞蛤蟆,附近不少村民也自发前来帮周先生捕捉,“他们捉去要么卖作药用,要么就地掩埋,约手掌大小的至少捉了200多斤,大概有600多只。”
村民欲投乌鱼“灭害”
周先生担心水源被污染,人畜饮用会出问题。周先生称,因水池是饮用水源,不可能投毒,专家也只是建议将水池放干,令蝌蚪干涸而死,但此方案会长时间影响供水,最终被放弃。
村民们怀疑是水池旁的垃圾场在作怪。界石镇的瞿镇长介绍,垃圾场已经建起10余年,而癞蛤蟆大量出现也仅是今年的事,这两者间是否有直接联系尚难断定。为断绝后患,垃圾场也将于年内搬迁。
针对目前水池中的数以千计的蝌蚪如何解决,村民们想出了一个环保策略:将肉食性的乌鱼放养到水池中,吃掉剩余蝌蚪。但具体是否有效,尚难定论。
:
天气和地理是祸首
华龙网讯 (记者 裘晋奕实习生文婧)“这跟最近的天气和当地的环境关系密不可分。”西南大学水产养殖学院郑教授昨天此分析说,“春分”至“清明”前后,是癞蛤蟆的集中产卵期,最近气温偏高,使得它们活动更加频繁。“该水池又是附近唯一较清洁的露天水源地,癞蛤蟆本身具有的集群性使它们互通信息集中一处。”
“水源是否会被严重污染,其实不必过分担心。”郑教授称,癞蛤蟆等动物本可作为水质指示剂,如果水源本身污染严重,癞蛤蟆根本不会前来产卵。癞蛤蟆身上的毒液也主要集中于皮肤腺内,一般不会对人造成危害。
郑教授说,“生物界有固有的自然规律,癞蛤蟆产完卵后多会自动离开,多余蝌蚪也会自然淘汰掉。人为地去改变并不好。”
来源: 华龙网 2006-04-05 05:13 编辑: 唐文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