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近些天来,一些墓园早早地便迎来了扫墓的市民。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情感,一些市民在墓地摆上“手机”、“金项链”、“高级香烟”、“滚筒洗衣机”、“豪宅”等供品,其中还不乏“补品”、“化妆品”等新玩意儿。
清明,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在春秋时期便已有之。在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节日,如墨西哥扫墓节、坦桑尼亚哀思节、法国万灵节等。对逝者的追忆之情,是人类共有的情感。这种情感纯洁而高尚,人们在清明节这天对逝者的情感表达,是值得尊重的。
“豪宅”也好,“化妆品”也罢,都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情感表达载体。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种载体也在与时俱进罢了。我们尊重人们的情感,同样尊敬人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在自身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在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情形下,选择何种方式祭奠亲友是人们的自由。
较之从前,今天的人们对于逝者的追忆,已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路径。如献上一束洁白或金黄的菊花,植上一株绿油油的常青树,更有人在网上开设灵堂,通过先进的网络科技,寄托对故去亲友的无限哀思。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亲友的故去,也可视作一种面向自然的回归。今天,我们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种文明、环保的祭奠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逝者的尊重。而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生者自身来说,也是健康有益的。
除了文明祭奠,对于殡葬,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和推广的方式。比如海葬、树葬、花葬等等。在欧美一些国家,在墓地的建造上,也总是尽可能地做到同周围环境的和谐。一些别致而富于创意的墓地,甚至被人们当做艺术品一样对待。
生者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用具体的物品表达对逝者的情感固然是合理的,但对于生者而言,更应珍惜的,是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每一刻时光。用微笑面对一切,快乐地工作,健康地生活,才是对死者最好的祭奠。
--稿件来自《新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