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文剑)本报从3月9至24日连续刊发了“海南省社科联先进学会事迹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兴起了一股学先进做先进的热潮。这必将促进我省社会团体的良性发展,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积极的贡献。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凭借着各自的学科优势、会员优势和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先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总体上看,我省民间组织的现状是起步晚、作用小、影响微、活动范围窄,与发达省市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法制建设的完善,民间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其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从总体趋势看,民间组织在我省社会、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将日益加强。
作为海南经济社会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社科类社会团体,紧紧围绕海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决策部门献计献策;它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研究人员荟萃的人才资源优势,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多层次的学术调查、研究和交流活动,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它们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呼声、为会员排忧解难,在维护会员权益、改善海南省投资环境、促进海南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位环境保护类学会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团组织是发动、教育、组织和动员群众保护环境的一种好形式和有效途径。通过这类民间组织,群众自己举行环境保护的集会、演讲、报告、展览、演出、信息交流、学术研究等各种群众性活动,通过公益信息网和期刊等形式,为海南生态文化建设搭建了一个集宣传、教育、展示、交流为一体的信息平台,这对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影响、教育、动员大众参与环境保护,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作用。
服务,是学会工作的活力之源。近年来,我省社科类社团组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拓展服务领域,使社团组织真正成为“会员之家”,增强了社团组织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一位社科类协会的会员单位负责人介绍说,因为协会强化了服务意识,想问题、办事情,都从我们会员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我们讲话,为我们呼吁,为我们奔走,为我们服务,因此得到了广大会员单位的极力拥护和大力支持,协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今年还获得了省社科联的表彰。
我省一位知名社科专家认为,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不仅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社会结构分化、结构变迁和结构转型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时期,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促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迁,反过来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社团组织正逐渐脱离单一的行政支配,日益成为沟通政府、行业、个人的中介组织,在国家政府、单位组织和个人相分离的边缘地带,发挥着协调各方利益、缓和冲突矛盾、沟通相互联系的特有功能与作用。
有关人士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具有良好的协调作用,作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服务、协调、监督的作用和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在社会矛盾、利益纠纷发生过程中,它可以充当社会矛盾、纠纷的润滑剂、稀释剂,是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社团组织虽不具备政府职能,但可以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应当起的作用。当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和壮大起来,并充分发挥出全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时,一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就将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