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行走时,可能你很少注意到自己正在凹凸不平的盲道上行走。看起来似乎并无大碍,时间一长会使盲道磨损严重,当真正需要它来为自己指路的盲人走上盲道时,很有可能脚下的触感已经很差了。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推进办公室向市民倡导,健全人能否为盲人留条道,从“脚下小事”开始关爱残疾人。
昨日,记者在福州路黄浦区残联所在的小区内看到,尽管门口就有一条混凝土制作的盲道,但由于时光的流逝,来来往往的人早已将盲道踏得斑斑驳驳。除了常来常往的盲人可以凭记忆顺利行进,第一次前来的盲人很有可能因为找不到脚下的感觉而走错了方向。
无障碍推进办的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海就在曲阳新村等地尝试建造了第一批盲道。由于当时对盲道的材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建造较早的盲道因为材料不够好,再加上每天有很多人在这些盲道上行走,天长日久就被磨损得十分厉害。
记者从最新的《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中看到,现在的盲道材料分为三种:预制混凝土盲道砖、橡胶塑料类盲道板、其他材料(不锈钢、聚氯乙烯等)盲道型材。在当今的材料中,较多会使用橡胶塑料类或不锈钢、大理石等,这些材料磨损度就会减小很多了。
尽管由于型材的转变而使磨损度大大减小,但记者在徐家汇的东方商厦门外仍然看到,在一圈近年来新建的漂亮整齐的不锈钢盲道上,仍然由于每天人流量巨大,经过多人的行走踏足,有几小块条状物已经不见了。假如有一名盲人从这里走过,很有可能因为脚下失去了指引而辨不清方向。
“只有当这些条与点都清晰存在,并高出地面5mm时,它们才能很好地为盲人指路。”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当前的规定中,对损坏和擅自占用盲道有所禁止与惩戒,但现在还没有任何一条规定针对健全市民可否行走盲道。“材质再好的盲道,假如每天来往有那么多人行走的话,多多少少也会对它产生磨损或移损,影响到盲人的行走。”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今年无障碍推进办公室的工作重点就是补缺补漏,其中对于该建未建无障碍设施的要进行补缺之外,重点还将对已建而缺损的无障碍设施进行补漏。
“除了补缺补漏,我们是否也可以还盲道于盲人,自觉地不走盲道,为他们让出一条路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