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扩建的312国道大山口段近日突然发生山体塌方!昨天,经过专家的现场勘察,会诊结果是典型的多发性地质灾害引起,而滑坡处置方案至少要在半个月后才能出台。目前,南京公路部门在塌方路段设置了24小时值班车,确保该路段行车安全。
现场:24小时值班车确保路段安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靠近312国道北侧一段长约70米左右的山体已坍塌了不少,而与坍塌山体相邻的另一段岩体上,一块直径超过一米的石头与山体间裂开了缝隙,如果不及时处理将有可能脱离山体,届时势必影响行车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而就在这段岩体向西不过十来米的高坡上,一个巨大的电力塔矗立其间。
因为受到山体坍塌的影响,这段道路路基的护墙已经遭到破坏,倾倒在排水沟里。虽然有关部门已经用彩条布对上层的坍塌面进行覆盖以防止雨水渗入造成水土流失,坍塌山体的断面依旧有黄褐色的泥水顺着山体向下流。
为了保证312国道的行车安全,公路部门对靠近山体一股长约百米的车道进行了警示标线围档处理,并在来车方向设立了24小时值班工程车辆,靠不断闪动的黄色警戒灯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据悉,南京市路政部门已通知供电部门加强对附近供电铁塔的观察,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专家:山体滑坡是地质灾害引起
刚刚扩建的312国道,为何旁边的山体会发生滑坡?是由于改扩建工程的原因还是山体的地质原因?对周边的高压线以及对312国道上的交通会否有影响?目前应当怎么解决?昨天,南京市公路部门紧急召集专家“会诊”,冒雨对现场进行了考察,并给出了初步意见。
塌方与改扩建工程到底有没有关系?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陈国臻说,“发生塌方的位置在大山口路段,而在312国道扩建之前,该路段每年均有小坍塌现象发生,该段在施工期间也发生过两次滑坡情况。在现场考察过以后,我们认为山体滑坡属典型的多发性地质灾害现象,而不是建设质量问题。”
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石名磊告诉记者,这段山体两边都是岩石,中间滑坡的一段50米左右却是残积层,残积层的粘土遇水之后就会变软、加重下滑,再加上道路拓宽过程中,挖了前面的山体,山坡变陡了,山体原来的稳定边界条件遭到了改变,所以造成了牵引式滑坡。这在南京也有发生,但不普遍。
调查:坡体防护未按要求进行
对于这块经常塌方的地带,南京市交通局李颜平副局长昨天明确表示,不能再等市政同步建设了,安全第一,现在必须把“感冒当癌症”治,彻底排除隐患。如何根治,与会的专家都给出了建议,初步决定要求设计单位采用钻探和坑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滑动面及附近的山体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找出软土带的确切位置,改造现有的排水系统,进行适当的削坡,把垂直度降低。
“施工中如按要求对坡体进行防护,就不会出现今天的险情。”李颜平说,312国道南京段在扩建时就确定将其建成60米宽城市快速路,中间27米宽的快车道由市交通部门实施,其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外侧绿化等应由市政部门同时开工建设。然而,市政部门因故延迟施工,当时如交通部门对丘体花高价进行防护,市政部门施工时也要对防护措施重新处理,肯定会导致建设资金的浪费,所以交通部门当时对此做了简单沿线环境美化。
“因为资金问题,我们目前才开始路面南侧的施工。”昨天,南京栖霞区道路建设指挥部一吉姓工作人员证实了交通部门的说法,他表示,道路南侧施工有望6月底前完成,而道路北侧因各种原因可能要到年底才能完工。
措施:半月后拿出滑坡处置方案
滑坡还在慢慢地移动,那么312国道滑坡该如何治理呢?省科研院卢拥军建议,首先必须勘探,要打孔或者是打井,仔细查清楚这段残积层的横截面。另外,他建议在塌方最下层堆土,挡住滑体继续下滑。石名磊教授则建议,首先得防水,加盖保护膜,分流山顶的水,让粘土层变干;另外,还得加固防滑措施。不过最终的实施方案必须由专家进行了钻探后给出具体方案。
李副局长提出,在掌握准确的地质资料的前提下设计方必须于4月20日前通过计算分析拿出滑坡整治设计方案,经专家认证通过后对该处滑坡进行彻底的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