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追逐着美好梦想,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在西部的秋天里成熟。这群年轻人,就是志愿服务西部的大学生。4月5日,副市长马云海与在银川支教的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进行座谈。
61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行动
大学生志愿者,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响亮的名称,他们,在银川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据初步统计,目前,在银川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有61人,主要来自9个省区,包括山西、山东、福建、吉林、湖南、陕西等地,还有宁夏本地。其中,支教的外地志愿者有24人,宁夏的高校志愿者37人,他们分布在灵武市、西夏区等银川市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吊庄移民地区。许多支教的志愿者甚至已经成了所在学校的业务骨干,他们的一些教学思想、教学理念,给当地教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原晓飞:带给学生美好的童年记忆
原晓飞来自山西,2005年,他选择做志愿者,支教服务西部,他服务的学校是西夏区华西小学。原晓飞说,来银川快一年了,他感觉自己很充实、很丰富、很快乐,而这些,都来源于他的教学、他的学生。一年的支教生活很短,但是,原晓飞想带给这里的学生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
张薇薇:支教一年是一生的财富
张薇薇来自东北,现在金凤区兴源回中支教,这里是吊庄移民地区。去年过年没有回家的她,在外乡感受到了温暖。教育局的领导们带着一些年货来看望他们,这让她和与她一同支教的老师们非常感动,他们觉得,如果不好好教学,就对不起这里的孩子们。张薇薇说,我们所教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在支教的一年里,能够让孩子们在很多方面有所改变,那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在这里的感受是她一生的财富,在这里的感动,是她一辈子的珍藏。
乔丽荣:我们就是一把泥
乔老师来自山西,现在西夏区兴泾镇回民五小支教。给乔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孩子的“玩具”。她说,城市里的孩子在玩着各种各样的玩具,而这里的孩子们玩的却是啤酒瓶的盖子。看着学生,我感觉我应该留在这里,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应尽力去帮助他们。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所有的志愿者,可以垒出一座山峰来。
李杰:带着“遗憾”而来
李杰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是个山西人,现在金凤区奕龙小学支教。李杰说,他是带着“遗憾”来的,他本来希望自己能够被分配到宁夏的西海固地区,但是,他没有如愿。虽然是带着“遗憾”来的,但是,一年的生活,还是让他有很多感动。各级部门的关怀、当地百姓的友善,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感动。支教要结束了,但是,志愿服务让他无怨无悔,支教服务还将会融入自己的生活,他会关注偏远地区失学孩子的情况,他想每年支援一个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潘良发:做一名永远的志愿者
潘良发来自福建,是2005年来到银川的志愿者,他是一名体育教师。听说儿子要去宁夏支教,潘良发的母亲哭了,家里人说,你要去宁夏,就不要回来了。但是,潘良发行走的脚步依然没有停留,他毅然地来到了宁夏银川。这里渴求知识的孩子,让他感到志愿活动非常光荣。在看望敬老院里的老人时,听到前来的孩子是志愿者后,老人们伸出了大拇指,说好样的,这让潘良发感到了一种肯定、一种激励。潘良发有一个心愿,他希望结束支教后,自己在工作上、生活中,还能做一名永远的志愿者。
让志愿者光辉的名字
留在银川
在前来的志愿者们诉说了自己一年的支教生活后,银川市教育局局长张晓沛说,感谢这些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边塞来支教的志愿者们,他们身上体现的志愿者精神,让人感动。
银川市副市长马云海询问了支教老师们还有什么实际困难,并对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示感谢。马云海说,大学生志愿者扎实的工作精神,对缓解银川地区教师的相对不足、提高移民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都作出了贡献。这里的条件影响着他们,但是,他们也改变了这里的人们。马云海希望即将结束支教的老师们,能够将志愿者光辉的名字留在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