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4月5日电(记者周凯)今天,通用电气公司的GE基金会向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捐赠45万美元,用于设立“GE社区的‘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推广试点”项目。项目选择GE社区及其辐射地区中,以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开展“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
上世纪末,国际上一些科学家根据自身的科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界一起共同倡导了一项名为“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的科学改革计划。2001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倡导和推动了这项科学教育改革在中国的开展,取名为“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的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教育。
经过5年的试点,“做中学”科学教育已经在我国18个城市200多所学校开展试点。试点证明,对5岁至12岁的儿童进行探究式的科学教育,可以保护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情绪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上海市蒲公英幼儿园的严寅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从2002年开始进行“做中学”教育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严寅老师介绍,上海有很多高楼大厦,所以在“我们的城市”板块,就给小朋友设计了一个“怎样用易拉罐造高楼”的题目,提供了易拉罐、透明胶、双面胶、泡沫胶、剪刀等材料。小朋友4个一组,开始讨论,并画出了草图,“这个实验就可以让孩子初步了解运用合适的连接物将易拉罐互相连接就能将其叠高,而且还可以锻炼合作能力。”
对这种实验,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而且收获颇丰,不仅发现了不同的连接方法适合用不同的粘贴材料来连接,而且感受到只有很好的分工合作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搭出最高的楼房。
但小朋友们又发现,高楼搭到一定高度就容易倒,于是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怎样让高楼不倒”的题目,小朋友们才发现增大底面积或加固底部可以使高楼稳固,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光增大底部也不一定行,还得把底部加重才能让高楼不倒,“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当设想的方案试下来不行时,要善于调整。而只有在实际动手做时才能体会更深。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表示,由于教育观念的原因,导致中国的孩子动手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而“做中学”教育可以改变这种情况。
GE基金会主席、GE公司首席教育官鲍伯·科卡伦先生表示,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现在的孩子二三十年后都会是各种人才,“有可能是科学家,有可能是生物学家,有可能让人类飞得更快,有可能让人类节约更多能源。”他说,每个科学家都会经历儿童的过程,要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思考。
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表示,“做中学”项目是针对所有儿童的,“是一种平等教育”。但实际上,这个项目启动5年来,韦钰也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因为有人批评为什么总是在最好的地区试点。韦钰表示,实际上这5年是一个积累,在等待资金、教师队伍的培养等等条件,“试点好了才能让人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