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第二炮兵某旅技术室助理工程师杨胜湖三喜临门:由他研制的“阵地污水自动监控系统”在全旅推广,并上报申请军队科技进步奖;旅技术领导小组把他选入旅尖子人才库,予以重点培养;旅专家组吸纳他为“某型导弹模拟操作系统”研制人员,负责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 旅长任永吉告诉笔者,杨胜湖的这3件喜事来之不易,他的成长经历,也给我们旅领导上了生动一课。
2001年7月,杨胜湖从贵州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入伍前,他是校学生会副主席,年年都拿奖学金,大学还未毕业,就有多家企事业单位争着要他。入伍后,他来到深山密林,当了一名技师。最初的新鲜劲过后,杨胜湖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失落感:难道是我的选择错了吗?我的理想在哪里?3年后,当他休假到深圳看望创办私营公司的同学时,他的心里有些不平衡了。临别时,老同学一再嘱咐,如果不适应部队生活,可以随时到他的公司来。
“一定要转业!越早越好!”归队不久,杨胜湖向营里递交了转业报告。“堂堂大学生干部,不安心服役,对得起当初的选择吗?”“入伍时豪情万丈,没几年就想向后转,这是大学生的素质吗?”面对周围的议论,杨胜湖心里很不是滋味。恰在此时,所在部队开展了“投身军事变革,献身导弹事业”专题教育,在不断的学习、实践、磨合中,杨胜湖越学越感到不安。当他看到同年入伍的大学生干部已有人走上连主官岗位,不少人有自己的科研成果时,他心里掀起了层层波澜。去年7月,当看到阵管六连看守的阵地遭遇洪水袭击,官兵昼夜连续作战、奋不顾身抢救装备时,杨胜湖再也坐不住了,主动收回了转业报告。
从杨胜湖递交转业报告起,旅党委也在反思人才培养使用上的失误:对大学生干部只注重眼前使用而不重视长远发展,最终会造成人才流失。旅领导一方面分头蹲到营里找杨胜湖谈心,引导他认清肩上的担子,一方面帮助他开展训练器材革新。在杨胜湖收回转业报告后,旅里将他调到技术室。接着,旅里还抽调多名技术骨干当他的助手,最终使他发挥出潜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