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互相帮工建新房余 力摄
暮春粤西,春雨霏霏。广东茂名乡间,一排排新建红砖房错落有致,格外醒目,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历时3年多的泥砖房改造工程即将画上“句号”,27万多户农民“屋漏床湿墙倾”之忧已一去不复返!
在电白县林头镇,看到村民喜迁新居、村容整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赞叹不已:这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可打满分!
村民眼中,这是一项“救命工程”
千百年来,住房乃百姓生活大事。对于茂名数十万户栖身低矮泥砖房的农民而言,住上新房,是向往已久的“安居工程”,更是急切渴盼的“救命工程”。
化州市新安镇莞草塘村,一栋新建的屋子里,50多岁的杨文秀踮起脚,伸出电子点火器,点燃悬挂的沼气灯,顿时光亮满屋。
老杨递上茶水,告诉记者:“以前,我最怕两件事:一怕天下雨,二怕来亲戚。像这种雨天,墙上渗,屋顶漏,晚上没法睡,只能忙着摆盆、放桶、接水、倒水。不然,一个晚上房里就变成了池塘。亲戚来了无处安身,只能到邻居家借宿。”
杨文秀老两口带着两个外孙女。平时种瓜果,农闲外出务工,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建新房,政府给补贴,自己出了几万块。他说:“村里都用上了沼气。家里每月才花7块钱电费。”
改革开放以来,茂名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许多农民富裕起来,盖起了新房。但在偏远山区,因条件所限,生产发展慢,农民收入少,大部分人几十年来住的都是破旧的泥砖房。每遇自然灾害,往往有性命之虞。
史料记载,台风、洪水、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常常造成茂名百姓不幸伤亡,其中99%是泥砖房倒塌所致。茂名市委副书记宋寿金告诉记者,仅2001年一次强台风袭击,全市就倒塌房屋两万多间,近6000户农户受灾,其中全塌户3755户。
罗叔是高州市新垌镇的农民,他家曾被山洪毁于一旦。那是2004年7月,倾盆大雨引致山洪暴发。一夜之间,新垌镇49间泥砖房崩塌。罗叔来不及收拾家中财物,一家大小冒雨跑上山坡。劫后余生,家已没了,他忍不住放声大哭。“那时候,一听到刮台风、降暴雨的天气预报,心里就慌!”罗叔伤感地回忆。
干部感到,这是一项“致富工程”
“泥砖房改造,改出了农村新气象!”每到一地,记者都会听到这样的介绍。
2002年上半年,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提议,在茂名实施“告别泥砖房工程”;9月,这一“工程”在化州拉开序幕。茂名市领导当时的想法是尽快解决农民住房难的问题。市、县、镇、村成立了专门机构,逐级动员,抓试点,树典型。殊不知这项安居工程一启动,却带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新安镇新安村村委会办公室,镇党委书记陈杰指着远处的村庄说,以前到处是泥巴路,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谁愿来投资搞合作?现在,房子建好了,路修好了,全镇21个自然村都铺了水泥硬路,外商马上来了,生产顺风顺水。
新安村种植了大片桉树,建起8个木片加工和合成板生产企业,还有4家厂在筹建。产品出口,供不应求。农业结构也得到调整,种了1万多亩香蕉。村集体年收入10多万元。
陈杰说:“有了企业,镇里税收翻了几番,去年达到171万元。新安村一年的办公经费就要3万多元。如果生产不发展,那就什么都办不了。”
“泥改”所产生的巨大效应,让茂名人找到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希望。全市动员,干部挂点,领导现场办公,农户出谋献策。镇镇有绝招,村村在行动。有的扩建中心村,吸引“泥改”户;有的因地制宜,改危建新;有的家果共园,绿化环境;有的重新规划,整体搬迁。
改造泥砖房,关键是资金。茂名提出“农户自筹一点、政府补贴一点、收费减免一点、帮工节约一点、亲朋借助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资,多模式改造。茂名市四套班子及市直机关6000多名公务员,每人每月捐资30至200元。全市先后共投入资金近百亿元,改造泥砖房27万多户,约占总户数的90%,计划明年底全部改造完毕。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茂名人有了更高的目标:“泥砖房改造,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茂名市市长罗荫国说,全市将以“告别泥砖房”为切入点,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紧抓农业产业化“龙头”,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有新屋、有新村、有新貌、有新发展”的设想。
诗人赞叹,这是一项“文明工程”
告别泥砖房,告别的不止是一段苦涩的记忆,更是一种落后的生活方式。
茂南区金塘镇新塘村是“泥改”试点村。村民张大叔谈起新居,喜上眉梢:“住在破烂泥砖房,路窄得只能推单车过。新房有间距,门前有小院,水泥路直通家门口,出入方便多啦!”
旁边一位村民抢着说:“泥房低矮逼仄,家禽、家畜乱放乱跑,粪便满地,空气不好,现在统一修了排水沟,污水集中排放,猪、牛统一圈养,村里干净多了!”
住进新房,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民们争相告诉记者,以前,为争门前屋后空地,邻居之间摩擦不断,甚至兄弟反目成仇。如今,这些问题不存在啦,新房楼距宽阔,大家互敬互让,邻里关系和睦。
记者在新安镇枫树下村看到,该村整体搬迁下山,各家建起楼房。山上搞高岭土开发、建木材加工厂,村里有文化室。村民出家门进厂上班,晚上到文化室看书,以前喜欢上访的人,现在一个都没有了。
有位诗人在茂名当地报纸上发表了一首诗,称赞“泥砖房改造”是“东庄栋栋新联挂,西寨家家进宅忙。路直车行人欢笑,村民生活胜蜜糖”。
告别泥砖房,为农民办实事、谋发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农民建设家园的热情,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化州市将改造泥砖房与创建新型农村党小组活动结合起来,党员、干部、群众义务献工献勤蔚然成风。林尘镇成立了21支“扶贫助工队”,无偿为泥改户提供服务。
新安镇大坡村委会梅子坑村是个移民村,村里的泥砖房多是48年前所建,残败不堪,泥巴墙上写着一个个“拆”字。村头山坡上,竖着新村规划图,座座新房接近封顶,整齐划一。站在新房天台上,村支书李信华踌躇满志:“下一步,我们就想着怎么建设新农村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