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婆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传统难题,但4月2日记者参加越秀区北京街举办的“和谐社区欢乐节”却意外发现一个被82岁婆婆逢人便夸为“比女儿还贴心的好儿媳”———何福莲。10年前家公去世后,今年50岁的何福莲每天风雨无阻地穿越大半个老城区来为独居的婆婆做家务,周末牵着婆婆的手一起逛街散步,25年婆媳从未红过脸……这个好儿媳因此被评为“北京街感动社区十大人物”。
文/刘显仁 通讯员赵宇华、越宣何福莲对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庄小龙摄
一到周末,何福莲就会上门搀扶着婆婆一起去逛步行街,婆婆说:“常有熟人向我打招呼说女儿陪逛街呀,我连忙回答道是儿媳妇。”
2002年,那是何福莲下岗的次年,女儿又刚考上大学,为凑齐学费,她还接了穿珠这种手工活回家做,“有时一赶工就是整夜不睡”。
连老人女儿都自叹弗如
刘阿婆家是那种旧式木梯房,狭小的10多平方米小房打理得干干净净。昨天上午10时许,上完早班的何福莲又准时从龙津路骑着单车赶到位于东华路的婆婆家,手脚麻利地打扫房间并为老人准备午餐,一点也看不出她凌晨5时已出门到面包店送过外卖,踩单车穿街走巷送出了数万个面包,一直忙到9时她才有空闲,处理完自己家务后,她就踩着单车从龙津路的家赶到几公里外的婆婆家,这种奔波自从1996年公公去世后就已开始,10年来风雨无阻。
刘阿婆的回忆在儿媳妇忙碌的身影中展开,她在广州共有3个儿子2个女儿,何福莲嫁给她排行居中的儿子。1996年老伴去世,已到高龄的刘阿婆各种慢性病频频侵袭,“那几个儿女每周都来,但是个个都坦言不能像何福莲这样每天都过来”,提起这个儿媳妇,刘阿婆连连翘起大拇指。
下岗后靠打零工补贴家用
何福莲并非不忙,从1994年开始,何福莲至少要照顾一个病人,多时甚至有两三个病人等着她来侍候:1994年父亲得病,次年病逝,1995年母亲又跌伤了腿,需要人照顾,一直侍候老人至去年过世;1996年家公过世,开始照顾家婆至今。祸不单行,2001年她又下岗,丈夫早在上个世纪80年末就待业在家,靠打临工补贴家用。
何福莲是个“闷葫芦”,常是记者问一句她才答一句,直到记者问起“这10多年来年,你自己觉得哪一年最辛苦?”才打开她的话匣子,眼睛都红了。她说是2002年,那是她下岗的次年,女儿又刚考上大学,“一大笔学费给了我俩很大精神压力”,为了尽量多赚点钱,她还接了穿珠这种手工活来家做,“有时一赶工就是整夜不睡”,两边家里还有两个妈要照顾,“整天就像打仗一样”。有一次她由于前夜赶工未睡觉,一大早骑单车上班途中困得眯着眼睛差点睡着,自己都吓出一身冷汗。
刘阿婆突然插嘴,爆出何福莲还有一件感动家族的好事。那是2004年夏天,大姑即刘阿婆的大女儿患肾衰竭到了晚期,由于自家房屋在六楼,大姑连上两步台阶都很困难,考虑到何福莲家在一楼,就打个电话问能否借住。这时何福莲的母亲临近病危需要人照顾,何福莲竟也一口应承,将大姑接到自己家里。说到这里,刘阿婆感动地说,“除了照顾自己妈,她每天还要替大姑冲三次凉,照顾得无微不至”,一直照顾大姑走完人生的最后半年。
25年来婆媳从未红过脸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何福莲入门以来,刘阿婆说婆媳俩从未红过脸、吵过架。刘阿婆的家就在北京路步行街旁,一到周末,何福莲就会上门搀扶着婆婆,手拉着手一起去逛步行街,“常有熟人向我打招呼说女儿陪逛街呀,我连忙回道是儿媳妇”,“几乎个个邻居都夸我有个好儿媳,比女儿还贴心”。
说到这里,刘阿婆得意地说起自己的婆媳相处之道,据她介绍,三个儿媳妇个个跟她关系很好。她说处理婆媳关系最大的特点就是少管子女的闲事,“时代不同,他们喜欢麦当劳,我们喜欢肠粉,想法不同不要去管他们的事”;其次,时刻记住媳妇是人家的女儿,“凡是儿子与媳妇吵架,我都站在媳妇这一边”。婆媳相处融洽,这也是何福莲对婆婆十分孝顺的原因之一。
连续报道 请把你知道的孝子故事告诉我们,81919191(来源:广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