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的姐妹,你在唐山还好吗?》见报后,引起市民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诉说在唐山大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迹。同时,还有一些读者非常关心当年在淄博接受治疗伤员的现状,为此,本报与《唐山晚报》取得了联系。 《唐山晚报》了解了本报的报道意图后,迅速作出反应,决定与本报一起挖掘在大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件,寻找30年前的感动……提起30年前的往事,范建华久久不能平静(记者冯莉莉摄)
“看到《我的姐妹,你在唐山还好吗?》这篇报道,我真的很感动,虽然已经事隔30年,但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幕,好像发生在昨天。”范建华,淄博市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30年前,她被选为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奔赴唐山。“那时我只有23岁,是外科的一名普通护士,那次紧急救援任务让我体会了人生的价值。”带着药品器械出发
“那时,我们医院在淄博部分乡镇设有医疗小分队,服务农村患者。我所在的是张店卫固医疗队。那天是1976年7月28日,快到下午吃饭的时间了,医院来了个电话,要从我们医疗队抽调3人立即到院里集合随时待命。我是其中一个。”范建华讲到这里,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我们3人立即赶回医院,我隐约感到肯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但不敢多问,更不敢多说。18:00许,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某地发生了紧急情况,需要大批医护人员。19:00出发,到济南与全省抽调的医护人员集合,出发前在医院待命。”
1976年7月28日19:00许,浩浩荡荡十几辆车载着医务人员、药品、器械还有一部分食品出发了,直奔济南。“路上没有人说话,我只是想到达后先给家里写封信,免得父母担心。”当山东各地的医护人员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范建华才知道他们要去河北唐山,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天一夜到灾区
“稍作休整,我们紧接着转火车,因为没有搬运工,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来来回回,不知道搬了多少趟,装完物资,我们才坐上了火车。本以为这样就能一次到达,但事情并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简单。”范建华突然把声音放得很低,“火车行驶很慢,停停走走,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随时听候命令,并搬运东西。我只记得自己忙得像陀螺一样,来回不断地倒东西,从这趟车到那趟车,一刻不停。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我们接到命令:这次救援活动时间紧,任务重,不啻于一场战斗,战斗就会有危险,到达后所有人一律听从组织安排,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勇于面对。”
“我只需要明确一点,我是一名护士,职责就是救死扶伤。”火车到了天津站就无法前行了,因为通往唐山的铁路遭到地震破坏,所有人员被组织下车转飞机。7月29日下午,抗震救灾医疗队抵达唐山机场,下了飞机就扎帐篷,在机场实行救援,范建华这才知道,来自全国的救援医疗队都来到了唐山机场,大地震造成的伤病员全部被转移到机场接受救治。
范建华第一次坐上了飞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让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和信心,从抵达唐山的那一刻起,她就下定决心:不管多险多难都要坚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伤员的痛苦,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a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