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文化、经济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写道:“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强文物保护。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二)文化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多样化、多层次文化需求的实现更加依赖于市场;(三)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四)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五)国际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六)文化产业是服务业的核心,也是我国今后着力发展的朝阳产业。由此看来,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拓展空间。发展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如何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注意抓点带面,及时总结发展文化产业的典型经验,培养一批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以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这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我们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在比较研究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时,一直把天津市和环渤海经济带作为重要的关注区域。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极为重要的增长点,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承担着引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柱产业之一,是其必然选择。结合我们对亚洲文化联盟的组建和发展建设,我们建议在滨海新区建设一个面向东北亚、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中心(可以暂称为“亚洲文化产业园”),形成国际化的区域文化中心和文化产业聚集区。
我们认为,“亚洲文化产业园”一方面作为亚洲文化的交流中心和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基地,另一方面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体现服务特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天津文化旅游的深度和广度的文化新城区。该园区建成后,必将当仁不让地成为亚洲新的文化重镇。
“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可以内依天津滨海新区,外涉蒙、日、韩、新、港、台等东北亚文化产业发达地区,顺应了中央“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精神,顺应了天津发展规划中对经济与文化共同发展的总体要求,顺应了滨海新区以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核心,建成环渤海地区文化和文化产业中心的要求。通过“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将对天津产业和GDP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拉动旅游经济,促进文化交流,奠定天津文化产业格局,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带动民生经济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帮助。
以下是对“亚洲文化产业园”战略构想作出概要性的阐述,以供专家和业内学者指正。
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分析
一、文化竞争与可持续发展
发展文化,特别是通过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文化产业,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战略环节。易言之,在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中央不仅高度关切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也高度关切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和文化出口。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而且正在逐步与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融合。欧美、日本、韩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中央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宣传和经济工作。这既客观地反映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趋势,也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
据资料报道,美国、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国GDP总量的10%(不含计算机和旅游)-12%;美国文化产业有一半是出出口;韩国已经成为文化产业贸易顺差国等等。在国际竞争中,文化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无论是从发展经济、培育新兴产业的角度,还是从促进文化建设的角度,发展文化产业都是对地区发展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步骤。
“亚洲文化产业园”项目就是整合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产业资源,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决策精神,在亚洲凸显中国的和平崛起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讲,“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还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对进一步加强我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南快北慢”、“东高西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平衡”,环渤海地区恰恰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点上。滨海新区既是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交汇点,也是“东中西”板块与“南中北”板块在环渤海地区的连结点;可以接东部,可以接东北老工业基地,可以辐射西部。因此,加快天津文化产业建设,就是要凭借“立足天津”和地理位置的优势,在国内的区域经济和国际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发“亚洲文化产业园”项目,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依托天津有利战略地位,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遏制西方价值观对中国文化渗透的速度,促进中国软力量建设与和平崛起,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倡导,由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组织及有关方面代表参加的“亚洲文化合作会议”于2005年5月28日—30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组建亚洲文化联盟,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承担起筹备的重任,与卓达集团、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并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天津亚洲文化联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成立了“亚洲文化联盟的筹备会”,并根据滨海新区7个功能区规划的要求,提出建设“亚洲文化产业园”的构想。该构想在战略上的定位和设计,旨在更具体地为打造滨海新区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平台,带动天津和中部内地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发展,推动亚洲各国文化合作与交流,形成亚洲文化创意之都及亚洲文化产业交流、贸易中心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天津资源分析
天津市建城6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明清以来的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紧密交织在一起,是中国近代历史名城。天津民风淳朴,民俗浓烈,地域文化性格鲜明透亮,与北京的政治文化,上海的商业文化交相辉映,更能代表中华文化与华夏文明。杨柳青年画、泥人张、风筝等誉满全球,远销海内外;这里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京剧之乡、曲艺之乡。
近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三五八十”“三步走”“五大战略举措”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已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战略纳入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迎来了百年难遇的发展契机。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显示,天津已经步入中等社会发达水平,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名列第三。现代化国际经济大都会呼之欲出。
如何弘扬历史文化传统,如何构建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的城市文化产业,如何保持城市发展的新鲜活力,把天津打造成国际文化名城,是天津市1200万市民面临的严峻挑战。能否顺利通过新区的规划与发展带动文化继承和文化资源开发,对于提升天津的城市形象,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构建和谐社会举足轻重。在滨海新区建设亚洲文化产业园,打造亚洲文化产业之都与滨海新区的六大产业群,形成紧密衔接,科学布局,良性循环的产业带,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辉使命。
目前,滨海新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海、陆、空交通条件,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在滨海新区总体规划中,已经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化工区、临空产业区以及滨海休闲旅游区,并已初步形成了物流、化工、制造、电子四大产业支柱,这几大支柱产业对滨海新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两极”的上海浦东、广东深圳,近年已把经济增长重点转到文化产业上来。2004年,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45.73亿元,2005年-2007年增加值将达到600亿元;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占全省GDP的7%;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63亿元,占全市GDP的5%。而天津2004年文化产业净增加值为67亿元,显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随着亚洲文化产业园落户天津,亚洲文化资源汇聚与滨海新区,凭借天津的政策、地理环境、人文资源优势,一定会后来居上。
——天津滨海新区处于我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最大、发展程度最高的经济核心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和门户。现在,滨海新区正在逐步形成与珠三角、长三角鼎立的格局。在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同时,究竟以什么确立为天津滨海新区乃至天津经济圈的差异性优势已成为关注的课题,是关系到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的战略方向。
——从天津地缘优势来看,天津的与上海、深圳的差异性优势在于京津文化政治中心,并且天津在国内经济区域中是与东北亚关系最为密切、与日韩等文化产业强国距离最近、也是交流最密切的区域之一的。日韩是世界文化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天津近邻日韩,具有和东北亚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辐射亚太地区,加之近邻北京具有丰厚的文化产业资源。应该说天津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土壤。
——与亚洲文化联盟的合作,可以籍此建设亚洲文化及文化产业交流中心。以此确立与上海、深圳、北京之间的差异性优势,成为中国文化产业中心、亚洲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对外文化产业和技术信息交流的桥头堡。
——国内文化产业迅猛发展,但是一般是产业形态还处于项目型点状分布,国内还未形成强势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或产业基地。国家急需具有整合性、基地型、平台型的文化产业中心,引导提升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格局还未定型,具有进一步开发提升的空间。适逢滨海新区规划与发展,应当抓住机遇,以良好的工业和技术为基础,以创意产业提升品牌附加值;以文化娱乐业提升、整合天津旅游资源;以服务产业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打造现代服务体系和城市名片;以文化资源和地缘优势结合,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三、优质产业资源整合
进入新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必须通过服务业等优秀产业的选择来整合环渤海的区域资源,特别是结合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来吸引更多的优质产业的资源整合。
——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本质是产业结构柔性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广义的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这种服务业既包含与一、二产业相对应的交通、贸易、物流、研发、金融、保险、会展等等,也有脱离一、二产业相对独立发展的咨询、法律、教育、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这种高水平的软产业,占据了国际分工的高端,因而高附加值,是绿色GDP。
第二章 形势与任务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未来中国经济极为重要的增长点,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新区要承担引领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支柱产业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新兴国家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以创意为核心的特点,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原动力。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以知识经济和创新为动力和资源的文化产业,都还未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支撑作用。作为后进一步而又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天津滨海新区,需要在今后的规划布局中确立文化产业的地位。
一、新格局大战略
从”十一五”规划以后,天津滨海新区将不再局限于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而是寄托着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因此,天津滨海新区在战略规划中,应当深入研究新格局下的战略发展动力问题,特别思考如何与国家发展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创新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通过构建具有未来性的产业形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建立区域经济与文化并轨的新的发展模式。
从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天津市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实际出发,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从全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和需求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贸易逆差巨大,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大军压境”态势,我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却极为弱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极低。而从我国文化产品的外贸结构来看,进出口的逆差悬殊,几乎处于“文化产业无外贸”的边缘化境地。
李长春同志在2003年全国外宣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增强其在海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第七部分特别列出:“鼓励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五条提出:“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这些都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亚洲文化城项目的建设中,有亚洲文化合作交流区、国际文化产业博览区、国际文化产业聚集区等,依靠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的文化产业,从而改变我国“文化产业无外贸”的尴尬局面。
——经济文化双轨平衡的发展战略。为了保持天津滨海新区可持续性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带动环渤海区域的发展,形成第三增长极,需要建立文化和经济双轨发展的发展战略。
——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与文化双轨发展。文化产业是现代产业结构所必须,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和动力。
——新的战略是天津树立现代国际大都市形象所必须。文化产业在平衡天津产业结构的同时,将极大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品牌形象。
二、文化与经济并轨,建立区域发展新引擎
滨海新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针对这个定位,天津滨海新区需要重视文化和文化产业在区域战略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而滨海新区的文化与发展,需要发挥文化产业的驱动力。而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建立,将为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为亚洲国家文化产业的合作,共同打造亚洲文化提供重要平台。从滨海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来看,该项目十分有利于完善滨海新区的城市功能。
——近十年,滨海新区生产总值年均以20.8%的速度递增,2004年达到1250亿元。据有关方面统计,今年1季度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略超过上海浦东新区。现在,天津港进出口货物中,有71%是外省市的货物。世界500强中,有106家在天津投资,其中美国的摩托罗拉、日本的丰田、韩国的三星等70多家在新区。滨海新区取得了骄人的经济发展,但是,城市功能还不完善。滨海新区要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必须有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要实现滨海新区在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的目标,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重要的保障之一。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切实整合天津文化资源。通过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高附加价值。同时,以现代服务业建设,改善、提升天津人居环境、产业环境、商务环境。主打服务牌建设环渤海经济带的商务会展贸易中心和休闲度假中心。
——加强亚洲文化及文化产业交流,吸引先进的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经验与管理技术。使天津成为亚洲文化贸易交流中心、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文化产业基地既能拉动环渤海经济圈,又能与北京、上海错位,确立天津在环渤海,乃至全国的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一线地位。
——建立中国对外文化贸易交易中心。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交流是最主要的主要方式。文化成为国际形象、经济地位、城市形象的体现。在国际文化的竞争中,文化产业是竞争的主要载体和力量。天津应该把握机遇,建设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出口和文化对外交流的桥头堡、生产基地和信息技术中心。
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功能
——利用文化产业进一步拉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做好区域服务和区域品牌。天津文化产业建设首先要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方面着手,打好“服务牌”、“中华牌”,发挥服务、辐射和带动作用。滨海新区既是天津的新区,也是环渤海的新区、全国的新区。因此,更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宽广的视野统筹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发展,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更好地体现滨海新区的引擎功能。滨海新区在未来服务和带动环渤海经济振兴中,将发挥出五大功能作用:
一是制造研发功能;二是国际航运、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功能;
三是滨海休闲旅游功能;四是改革创新示范功能;五是宜居生态功能。文化产业中的创意制造、文化贸易、娱乐演艺、娱乐休闲等文化产业是实现上述功能必不可少的产业支持,建设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产业链式开发,能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产业建设。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品牌化已是文化产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势在必行。
四、建设区域差异性竞争力,提升天津城市形象和产业地位
——与北京、上海的错位,建立天津自身形象和产业定位。天津曾是北方最为重要的产业和文化中心。新世纪天津需要确立自身的战略地位和城市形象,就必须打造与北京、上海、深圳不同的经济文化格局,在产业格局中真正成为具有独特地缘和产业特色、实现高附加价值、具有比较优势的一极。
——滨海新区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将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调整天津市产业结构;通过创意产业等文化产业提升天津工业产业品牌,增强产业横向联合,将天津工业制造业提升为具有更高品牌附加值创意制造业。
——文化休闲是滨海新区七大功能定位之一。但是现有休闲旅游资源,资源较分散、特点不突出、还未形成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产业。滨海新区的旅游服务产业应该以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含文化旅游)开发为动力,拓展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塑造天津“城市文化名片”,提高无烟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完成现代国际大都市应该拥有良好的商务和生活软环境。
第三章 战略定位
一、战略定位
天津及滨海新区重要的区位优势、丰厚的文化积淀、较为雄厚的文化人才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比较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使天津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诸多优势及条件。抢占创新先机,利用天津自身的文化积淀和初步的文化产业优势,是天津市迅速提升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好办法。找准了定位,下决心创新,把战略定位和思维创新落实到具体项目之上。“亚洲文化产业园”是全国第一个大型的国际文化产业主题园区,也是天津市第一个。虽暂无现成经验,却有创新空间。可以借鉴国际上(特别是韩国、英国等)最现代化的文化产业模式,结合京津冀环渤海、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人文经济资源条件,整合文化产业的各个产业链,打造出一个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化产业示范项目集群。根据天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和产业特点,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基本定位如下:
其一,以天津与东北亚的密切关系为基础,利用对外交流的便利条件,将亚洲文化产业园定位为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其核心任务是建立亚洲各国与国内各地的文化及文化产业交流,促进和拉动文化产业龙头,形成亚洲文化桥头堡和资源的聚集地。
其二,依托天津深厚的文化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与产业平台,建设天津文化新城。一方面,搭建文化产业平台,营造产业洼地,以产业链的方式聚集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培育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孵化新兴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产业。一方面,以现代文化产业的手段,建设一个为天津市民和环渤海其它地区消费者服务的文化娱乐和文化旅游中心。
这个战略定位中,包含着对天津市建立现代文化旅游集聚区域的内涵(即可以和现有的旅游项目和规划形成规模效应)。
二、指导原则
1、项目规划原则
——遵循天津市城市“投资总额、科技含量和社会贡献”规划建设原则及滨海新区“立足天津,辐射‘三北’,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功能定位要求。
——以“亚洲文化合作与交流”为核心、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为链条,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滨海新区文化及旅游产业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亚洲文化合作与交流,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
2、项目建设原则
——项目的整体定位具有城市特点,建筑风格应吸收中西建筑之长,同时表现出厚重、高雅的人文环境。以环境和景观营造突出项目的独特性,使其不仅具有产、供、销等产业特点,还应具有旅游购物、建筑博览、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
——设想中的文化产业园,应当体现亚洲各国的一些文化元素和中国文化元素,特别是中国的文化元素。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固定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参观场所,也包括动态的各类会展活动、演出活动、游园活动。应当结合休闲、娱乐、商贸和教育交流,形成一定的规模,突出体验性和参与性的项目设计,能够满足不同的家庭在园区至少一天以上的旅游和娱乐需求。
——在功能区划上注重生产区与生活区、商业区与居住区、休闲区与工作区、展览区与交易区的和谐,同时通过园区的建设实现产、学、研、展(示)、交(易)的一个开放性循环体。
第四章 核心项目介绍
亚洲文化产业园是一个文化产业集聚的园区,可以借助亚洲文化联盟的作用和整合资源的良机,通过整体规划和建设实现最优的效益。园区内部包括具有产业链联结的多个核心项目和具有整体文化旅游效应的产业形态。
一、亚洲文化产业园的意义
——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是一次重要的机遇。通过整体规划建设,可以建成研、产、学、贸一体化、产业链完善的亚洲最大的智力密集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最终建成世界一流、亚洲最大的文化产业园区。从而实现张立昌书记在天津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上关于要“培育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形成科学布局、合理分工、衔接紧密的产业群,形成高新技术引领的产业群,形成面向全球市场的产业群,在关键领域建成若干个我国重要的产业基地”的讲话精神。
——可以在天津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现代文化旅游的新区和集聚功能区,在文化上继往开来,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满足市民文化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与亚洲文化联盟合作,整合亚洲各国文化活动与文化贸易资源,形成国内城市和区域特别是与北京之间的文化产业错位竞争格局,特别是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吸纳周边消费人群,为滨海新区吸引人才奠定基础。
——通过园区建设,可以促进天津滨海新区的服务功能,实现工作与娱乐的一致性,使天津滨海成为吸纳环渤海地区乃至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文化产业为天津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的贡献,也为天津的GDP做出重要贡献。
二、建设目标
亚洲文化产业园将建设成为对外文化交流渠道畅通、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集产、学、研一体化、现代网络科技技术为先导的、亚洲第一的智力密集型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整个亚洲的文化之城、产业之城、教育之城。
建设后的亚洲文化产业园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也将成为天津现代文化产业的龙头基地。
三、项目的战略定位
我们认为,在已有的规划中,天津已经规划出文化旅游区域。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需要思考项目的战略定位和总体建设方案的初步设想,以供进一步的讨论。
1、战略定位
通过亚洲文化交流和中国对外文化出口,以文化产业的“跨媒体经营”和功能产业链为纽带,促进产业深度集聚,扩大区域辐射和吸纳效应,拓展天津文化旅游的深度和广度,带动天津和内地文化产业辐射东北亚乃至全世界。
2、建设思路
亚洲文化产业园主要建设创意研发区、文化产业教育培训区、文化产业企业聚集区、文化产品物流贸易区、亚洲文化交流区等系列功能区域,涵盖创意产业、活动经济、工艺设计、文化包装等集聚科技、人才和社会发展等项目内容,以“文化产业项目合作与文化产品贸易交流”来带动影视、音乐、数字科技(动画、网游等)、出版、传媒、娱乐、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项目,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促进文化商品的研发、生产、加工以及文化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亚洲文化产业园应该采取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的方式,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入住,特别是形成对外出口和对外集聚的效应。
3、建设措施
亚洲文化产业园将通过创意产业、数字产业等多种跨媒体经营的形式,以举办互动交换的国际文化交流节、文化周以及体现体验性、参与性的会展经济的方式,拓宽滨海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形成以文化旅游产业和天津现代工业为基础,创意产业为核心,互动经济为内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文化产业链条为纽带,融合并提升二、三产业的附加值,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环渤海文化产品集散地,促进天津及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以亚洲文化合作与交流为核心,促使天津及滨海新区形成规模化的亚洲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基地。通过动态体验性与互动性为主的活动经济项目,打造现代文化旅游休闲产业链条,拓宽滨海新区旅游资源的深度和广度。
——形成软硬件配套设施齐全,研、产、学、贸一体化的环渤海文化产品集散地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数字/信息产业、网络科技、活动经济、文化创意等跨媒体经营的手段,完善现代化“多媒体超级走廊”的软、硬件设施,加速二、三产业融合,提升工业制造产品的高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文化工艺产品和民族文化商品出口基地。
——用交换互动的方式,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带动亚洲文化活动经济的发展,形成亚洲文化交流与贸易中心之一。
四、核心项目
滨海新区亚洲文化产业园以天津文化区位的地缘优势,借亚洲文化联盟成立为契机,建设亚洲文化交流基地与北京定位不同。天津滨海新区以亚洲文化交流中心为主要定位,背靠三北,面向东北亚,辐射亚太文化及文化产业交流。
1、亚洲文化联盟总部基地
亚洲文化联盟总部是亚洲各国文化常驻办事处总称,总部主要由各国文化参赞主管,进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贸易。文化联盟总部可每月分国别、分主题进行文化艺术、文化产品及旅游推介等活动,并进行音乐、歌舞、影视等动态展示活动,使亚洲文化联盟真正成为亚洲各国文化及文化产业展示交流窗口和贸易中心。
2、中国文化大观园
中国文化大观园主要为各省提供文化展示窗口,并开展体验是文化艺术活动,以推介地区工艺品、手工艺品及旅游和文化产业等项目活动。与亚洲文化联盟文化结合搭建中国各地区与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和贸易。中国文化大观园同亚洲文化联盟总部一样在日常的展示外,也是文化旅游和消费的场所,成为名符其实的亚洲文化乐园。
3、亚洲文化交流会展中心
亚洲文化交流会展中心是亚洲文化贸易交流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国际国内的文化博览、贸易;文化产品进出口;影视、图书版权贸易;艺术展、影视展等多种文化展示、贸易。可以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展是交流,演艺交流、比赛,并承办各种大型会展。
4、创意产业基地
天津创意产业基地主要是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服务的创意基地。基地设计规划不采用通常的项目引进式开发模式,而采用产业链式规划。包括创意设计、产权交易、产品品牌展示与销售等。创意产业设计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家电、服装和数字艺术设计等。
创意产业基地的创意产业项目,应当结合天津和环渤海区域经济的特点,形成纵深的产业链。以手机为例,可以包括手机整机设计、通用软件设计、娱乐软件设计、手机游戏、手机影视、手机外包装设计、手机娱乐内容授权、手机制造、手机营销、手机出口、手机工业旅游、手机饰品、广告与形象代言、手机产业会展、设计人才培训等一条龙服务。其它如时装设计和时装生产、营销、出口等也是。
5、数码多媒体产业基地
数码多媒体产业基地主要包括多媒体娱乐产品开发、多媒体网络、多媒体影视、手机数字增值服务等以多媒体为中心的产业基地。产业基地包括数字技术软件开发、数字硬件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设计、市场运营等多个研发层面。
6、演艺娱乐中心
演艺娱乐中心主要内容包括环渤海影视制作基地、亚洲演艺交流中心、影视娱乐中心和影视城多个部分。演艺中心除了演艺产业链相关项目,还包括影视娱乐、影视展映、发布多元项目。
部分影视节目制作基地同时作为旅游景点和一般游客参与体验制作的平台。
7、产业孵化器
孵化器主要是配合园区内产业及产业链建设的企业和项目孵化基地。孵化器根据产业和产业链特点分区规划。产业形态的如文化中介类、人才经纪人、跨国娱乐开发等系列孵化器。而产业链形态的如创意、设计、生产、贸易、出口等具有产业链意义的不同企业。
8、亚洲文化产业大学
亚洲文化产业大学主要培养文化产业经营、项目开发、技术支持、管理经营等多种学科的人才。在文化产业大学,各种文化产业不再按专业严格区分,而是作为文化产业交叉式、学分制授课。在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之外,还包括职业培训和诸多继续教育项目。使文化产业园区内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
9、旅游娱乐中心
旅游娱乐中心以文化旅游、商务旅游为基础,充分利用文化产业优势开发一般型旅游项目,如中国百艺苑、百味园、演艺酒吧街、文化艺术品市场等多种文化时尚娱乐场所。
使园区成为鲜活的具有浓郁文化气氛的动态活动场所和娱乐旅游聚居地。
第五章 品牌与产业链
亚洲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天津滨海区的项目,必须满足和实现滨海新区和天津市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目标。因此亚洲文化产业园采用产业链式的开发模式,并且将文化艺术交流和产业开发密切结合,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发展,为天津的产业提升、文化产业腾飞打好基础。在园区的开发建设利用产业链带动周边产业和地区建设,真正成为环渤海经济带文化产业支点和亚洲文化交流基地。最终完成天津与北京、上海、深圳的差异化优势建设,使21世纪天津确立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风采。
一、园区品牌建设
——以“亚洲文化产业园”和“天津文化新城”为项目中心建立核心品牌,园区中各种项目必须统一于核心品牌之下。确立产业、活动、服务、旅游的总体品牌形象建设工程。园区的功能及分布应该充分满足产业发展和服务的需要。共同完成品牌建设意图。
——天津文化新城品牌是对天津历史文化的继承,是集文化产业生产、交流、培训与文化旅游等休闲和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娱乐活动园区。亚洲文化产业园区内的建筑应该满足把整体园区作为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并且园区的建筑和功能在满足静态景观功能外,充分考虑动态活动型产业(活动)的支持。
——天津文化新城的文化产业园区应该着重培养几个园区内文化产业企业和文化活动品牌。在提供园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同时,支撑亚洲文化产业园总品牌的树立,从而形成强有力的拉动和示范效应,并进一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资源的吸引凝聚。
——天津文化新城建设和规划必须在产业链、产业丛的建设理念下予以规划。使产业园内部形成较完备的产业功能循环和产业链价值提升。在产业聚集的面上和产业链延伸的线上做足文章,切实可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将文化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使园区真正产生产业规模效应、品牌效应。
——天津文化新城的娱乐业、影视业、数字多媒体技术和文化产业内部产业循环和价值提升。在外部充分利用亚洲文化交流中心延伸产业触角,通过文化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使亚洲文化资源、文化产业技术、经验在此充分融合。
——亚洲文化产业园内部产业与外部的文化及产业资源有机整合,并且通过园区内创意产业与天津的工业产业密切结合(如时装产业与服装生产、建筑设计等),使天津滨海区通过文化产业的拉动和整合产生较大的创意和经济辐射效应。成为文化产业中心、创意制造中心、文化交流基地。从而完成整个天津滨海新区亚洲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品牌建设意图。
——亚洲文化产业园作为休闲旅游项目,在内部规划建设的同时,充分与周边的旅游文化资源联动,使滨海新区的旅游文化、商务会展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整合与提升。
二、园区产业形态及其注意事项
1、产业形态
(1)文化产业教育
——文化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人力密集型产业,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产业发展。但是现在国内尚无一所专业文化产业专业学校,而一般的职业技术学校无论理论还是实践上都不能胜任对专业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亚洲文化产业园区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园区及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认识到人才对于产业的影响。此外,园区的规划还考虑到产业教育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在园区中规划出培养影视、网络、多媒体、服装、演绎及娱乐产业营销与经纪等等诸多与园区建设、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教育。
——配合文化产业教育园区也规划的专业产业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专业技术力量、最强的门类、最齐全的文化产业教育基地。园区内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园区产业建设密切结合,在浓郁的文化产业氛围中培养出有理论、有技术、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产业人力资源。
(2)创意制造业
——创意制造业即以创意产品核心价值体现的制造业。现代创意制造业已经不仅仅包括电子、服装、通讯、玩具等现代民用时尚产品,而且包括汽车、建筑等大型工业产品领域。可以说创意制造业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品牌与核心价值的体现。创意制造业已经成为创立品牌、拉动工业生产和提升附加值的不可或缺的战略组成部份。天津滨海新区拥有雄厚的工业产业基础,但是品牌建设和创意设计在产业提升、品牌树立中的成分明显不足,创意设计业的不足已经成为天津可持续发展中“短板”。
——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业应该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产业提升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文化产业的介入,从根本上改善天津工业制造软环境,逐步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品牌建设和园区内品牌产品建设铺平道路。
(3)文化进出口
——天津滨海新区既是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交汇点,也是“东中西”板块与“南中北”板块在环渤海地区的连结点,可以接东部,可以辐射西部。在对外贸易关系中与蒙、日、韩、新、港、台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港口型外向型的城市和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工业城市,天津应该借此地缘优势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
——向内整合东西部文化资源,向外积聚亚太文化资源。学习日韩文化产业技术和经验,创建中国亚洲文化交流中心。近期成立的亚洲文化联盟为天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进出口提供契机。借此成立的打造亚洲文化产业园区,为天津确立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至高点奠定良好的开端。
(4)内容产业
——信息时代文化产业不再是工业型,而是内容型。亚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建设的着力点,除了创意产业,最为重要的就是内容产业。现代信息娱乐业的竞争原则就是“内容为王”。
——结合园区文化产业链和文化教育研发基础,大力发展内容产业,以内容产业建设网络、游戏、无线通讯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是还没有一个以内容开发为核心的产业基地,可以说谁抓住内容产业的研发就是抓住了文化产业的金库钥匙。
三、产业链建设
文化产业是一个相关性极强的产业类型,娱乐和时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亚洲文化产业园在品牌化、规模化的思想指导下,有机地整合和提升产业价值,缩短产业流程,优化产业资源,以产业链经营作为指导亚洲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和招商政策。
我们认为,以产业链为指导原则建设发展亚洲文化产业园区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形成产业深度集聚,凝聚产业资源。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环境,降低产业开发和运营成本,形成产业洼地以吸引、集聚更多的产业资源。有效的提升区域产业地位与竞争力。
——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开发成本,增强横向产业联合。通过文化产业多领域聚集,使产业间的沟通协作大大加强,使产业信息流、资金流尽快的传递、尽短的周转。通过产业间的沟通、协作,降低产品研发周期和资金投入,优化投资环境。使区域产业有机的整合,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产业场效应。
——有效利用人力及信息资源。文化产业也是“信息资源”产业、“人力资源”产业。在以内容和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文化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产业资源。通过文化产业园区的行业优化整合,可以最有效地提升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价值,从而最大的提升产业和品牌竞争力。
——改善天津的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天津作为北方文化中心区域,优势近临日韩的文化产业强国的国家级经济特区,以雄厚工业产业基础,结合时尚文化产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和文化及产业交流,在改善天津产业结构的同时,通过产业链的重组和优化,根本性提高的区域产业优势,增强天津与上海、北京、深圳的差异化经济竞争力。产业链整合战略可以扩大产业横向联合,加快资金和信息流的周转的同时,通过缩短产业反应时间和研发时间,可以有效的缩短产业链传递周期,降低生产时间成本,扩大营销时间价值。
——提升产业品牌和园区品牌。有产业链的整合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区将有资源共享、横向联合产生产业洼地效应。在区域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形成产业品牌和园区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产业良性循环,形成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继而完成对周边产业和经济拉动。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产业保障
1、以规划为主导,整合资源
——加快制订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产业发展纲要。要通过规划的制定,构建文化工作的框架体系。明确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落实不同部门、单位在文化建设中的责任。文化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公益性,政府理应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统筹建设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特色突出、适度超前的文化设施体系。
——同时,利用亚洲文化联盟和亚洲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整合周边资源,建立品牌化的文化产业集聚区。
2、以市场为主体,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在保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以市场为主题,包括吸引亚洲各国的企业到滨海新区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各种有利市场竞争的要素,培育优秀企业,鼓励企业联合和文化产品出口。
——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放开手脚,加快发展。发展文化产业一要放胆,二要放手。放胆,就是对文化领域,能放开的就放开;对文化资源,能利用的就利用;对产业规模,能发展多大就发展多大。放手,就是要让生产经营主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独立自主地发展文化产业,让各种所有制形式在公平的政策环境中发展文化产业,积极鼓励社会、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企业,努力把一两个文化产业做大做实。
二、政策支持
1、打造产业链
——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主动出击,有规划地培育和引导优势产业的形成。依靠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形成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延伸产业链条。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应当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鼓励创新,形成内容创造基地,从而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期,应当重视适当的优惠配套政策,政策高地和用地“洼地”,保障园区建设能够吸引优秀企业进入、参与投资和开发。
2、依法保障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融资
——鼓励投入的多元化。在滨海新区的建设和文化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天津市政府应该在文化产业领域引导、鼓动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原则上政府要逐步减少在竞争性文化产业经营领域的投资。今后,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主要是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先导性建设的投入,同时进行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扶持、推介、评选和奖励,以鼓励社会上更多的投资进入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抓紧建设和完善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环境。只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完成“筑巢引凤”的工作。政府必需牵头完成的基础建设工作必须迅速完成,财政该投入的必须雷厉风行地投入,必须努力打造文化产业的经营平台,使投资者有钱可赚,有大事业可做。
——尽快完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改制工作,对应该走入市场的部分,应完整剥离出经营性的文化资产,使之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产权明晰,权责分明,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放开搞活,做大做强。
按照“补偿成本、依法纳税、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促进发展及考虑社会承受力”的原则,确定各类可经营项目的收费标准(价格)。对经营收入不足以收回成本的项目,通过捆绑高收益经营项目或一定的财政补贴,保障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
3、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指出:“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争取一定数量的政府投资,作为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特别是内容产业文化产品的生产给予资金补助和信贷贴息等支持。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推荐有发展前景、有良好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争取银行给予信贷支持。”
筹建基金的方法,已经应用于很多省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基金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文化产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