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黔在线讯 一名男孩18年前被拐卖到江苏,如今,已经20出头的他渴望找到亲生父母。凭着一份模糊的记忆,他认定自己的家乡就在贵州,所以特地从浙江打来电话求助,希望通过本报呼吁,能一圆自己埋藏在心里多年的骨肉团聚的梦。
5岁他被拐到江苏
昨日下午,本报百姓新闻网6757777接到这名自称叫李勇的男青年的电话。他说,自己现在在浙江省杭州市石桥路159号浙江自行车市场里打工,近日从朋友处看到一张《贵州商报,就记了上面的电话号码,昨天终于鼓起勇气打来电话求助。
李勇说,自己出生于1983年左右,大概5岁的时候,自己与村里的同伴一同到集市上玩。当时,他穿着一条短裤,一双军用绿色小鞋。平生第一次到街上的他,觉得什么都好奇,自己四处乱逛,迷失了方向,和同伴也失散了。他乞求一个“好心”的路人帮他找家,那名路人答应了,于是两人先是步行翻山越岭,再是乘汽车转火车,不知道过了几天,到了江苏省丰县一户人家。
幸遇好心养父母
长大后,李勇听养父母说,当时那户人家想要一个男孩,但李勇特别爱哭,最后那家人烦了,就把他扔到了河里。是养父母救了他,把他带回了家。那时是1988年6月。
李勇说,起初养父母还想帮他返家,但是听不懂他的话语,偶尔能听懂的也仅仅是几句,比如:把辣椒叫“海椒”,骂人说:“奶奶撕扑参”,把红薯说成地瓜。仅凭这些只言片语,养父母根本无法为他找到家。
就这样,李勇在江苏生活了下来。养父母很是爱他,对他如同亲生,三个姐姐也很关心他。养父母一直供他读书。高中毕业后,他到了浙江工作。
骨肉亲情难舍 决定寻找父母
说到这里,李勇带着哭音说道,现在自己长大了,特别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他猜想亲生父母这十几年来一定在费尽心血地寻找他,被岁月折磨得一定瘦了很多老了很多。以前,他怕提出找亲生父母会伤害养父母的感情,所以一直把这事藏心底。可是随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思念亲生父母,毕竟那是一种无法割舍的骨肉亲情。
凭借依稀记忆 认定自己是贵州人
这几年来,李勇一直在为寻找亲生父母而努力。可他首先需要弄清就是:自己的家乡究竟在何方?
当年走失的时候,李勇年仅5岁。对地名根本没有任何记忆。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特别爱吃辣椒和红薯,而且把辣椒叫“海椒”、把红薯说成地瓜,骂人说:“奶奶撕扑参”,把红薯说成地瓜。这些特点,都与他后来接触的贵州人一模一样,因此,他认定自己应该出生在贵州一个贫穷偏僻山村里。
李勇还依稀记得:自己的亲生父亲姓李,身材魁梧,满脸的络腮胡须。也许小时候太调皮,记忆中自己经常面对的是父亲扬起的巴掌。母亲个子不高,很是爱他,每每看到父亲要打他时,她总是竭力的求情阻拦。自己有个哥哥,比他大几岁,当时他正读书。而姐姐没有上学,经常带他出去。在他几岁的时候,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妹妹。
李勇说,那时家里经常吃辣椒。他现在还清晰的记得一次在家吃面的情景:碗里是红通通的辣椒,虽然辣得满头是汗,但他却感觉到格外的香。还有就是家外有一条长长的河,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是黄色的细沙,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里洗澡,用沙筑起一道道“城墙”。村后是连绵的山脉,长满了绿绿的树木。沿着旁边的小路上山,可以到达山后的姥姥家。为了躲避父亲,母亲常送我去姥姥家。她的院子不大,中间种植了一棵芭蕉树,院子外一辆有棚的三轮车经常驶来驶去......
最后,李勇在电话中说,他也知道仅凭这些模糊的记忆,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可能性不大。但他相信这世界总是会有奇迹发生,希望那一份割不断的骨肉亲情能在冥冥中帮助他,让他得圆宿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