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萨翁合影留念
在东四块玉一栋公寓中,记者见到了热情的体育收藏家谷丙夫先生。从家中百宝阁和书柜中的陈设看,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收藏家的家,现在生活好了,很多家庭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当谷先生拿出一大盒他的奥运集邮等藏品,我才知道,包子有馅儿不在褶上。
新中国首套体育邮票
谷先生开始收藏体育邮票是在1951年,当时,他在《新体育》杂志社工作。那年,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负责设计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的工作。孙传哲到体总来深入生活,体总领导就派谷丙夫陪同孙传哲接触了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1952年,孙传哲设计的新中国第一套体育邮票《广播体操》面世。这套邮票总共40枚,表现了我国广播体操的40个动作,设计十分新颖,是当时世界上枚数最多的一套体育邮票。在他们两人结下深厚友谊的同时,谷丙夫也爱上了集邮。当这套邮票刚发行的时候,孙传哲就送给了谷丙夫一套,谷先生像宝贝一样将这套邮票一直保存至今。从这套《广播体操》邮票开始,谷先生就坚定地走上了体育集邮的收藏之路。
筹备首个体育收藏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好成绩。谷先生看见国家体委的一些司局处室拥挤的办公室的书架上、柜子上、桌子上,堆满了运动员们夺得的奖杯、奖牌、锦旗、纪念品等。这些都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藏品,当奖获得多了又没有地方放置,很多奖品就随处任意地码放着,更没有发挥这些物品的宣传教育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谷先生从体委宣传司调到了体育文史委员会,正好整理这些藏品。他们就将这些奖品从各个办公室收集过来,进行分类整理。没过多久,一个名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体育成绩展就在北京揭幕。在这个展览中,特别突出了中国奥运健儿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的15枚金牌。谷先生说,他们将这15枚金牌用石膏做成大大的模型,放在显眼的位置,引人注目,真品则同时摆放在展柜中。这次展览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轰动一时。紧接着,他们就到全国各地举行了21次巡回展。这些为后来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建设,进行了一些筹备。
虽然谷先生已经年过古稀,但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的主任,他对体育收藏和体育集邮是乐此不疲。
奥运冠军登上纪念封
让中国的奥运冠军登上中国的纪念邮品,这是谷先生一直以来的愿望。到1996年奥运会,谷先生已经是一个积极的民间体育集邮倡导者。说起他和朋友们当年发起印制奥运冠军捷报纪念封,他现在还意犹未尽、眉飞色舞。
1996年不像现在的网络时代,要让每一个奥运冠军的纪念封上都盖上夺冠当天的邮戳,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可是,通过他们的努力,这件事还办得真像那么回事。他们第一步先将纪念信封印好,上面印有已经公之于世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的图案和纪念邮票,并印上“中国健儿获得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金质奖章第?枚,特向您报捷”字样,再贴上中国纪念奥林匹克运动100周年的邮票。第二步中国奥运冠军在亚特兰大夺取金牌的那一天,他们就等候在邮局门口,填上夺金序数,邮局一开门,就能盖上邮戳。我看见他保存的那16个纪念封,时间都比真正夺金时间晚一天。原来,美国在西半球,真正的夺金日期怎么也赶不上的,迟一天,其实就是当天。第三步,到新华社将每一个奥运冠军最精美的照片搞来,再在奥运冠军的庆功会上请所有的奥运冠军在本人的照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有奥运冠军签名的照片马上印制成像小型张邮票那样的纪念张,最后将每个奥运冠军的纪念张,按时间和夺冠顺序分别贴到不同纪念封上。
这样,一个记载着奥运冠军夺冠时间和顺序的有正式邮戳的纪念封就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其中耗费的心血,寄托的情感,追求的梦想,只有他们这些奥运邮迷知道个中滋味。在那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都沉浸在一种沐浴奥林匹克精神的幸福中。
为了萨马兰奇的签名
集邮的爱好对于谷先生来说已经半个多世纪,他也早已明白,邮海无边,专题是岸。集邮的世界浩如烟海,他很快就转向了体育的专业集邮。谷先生不仅体育集邮的经历很长,而且他有自己独特的收获。
1985年,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展,谷先生率团前往瑞士洛桑。中国收藏家收藏的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全套的12枚邮票,让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都惊叹不已。在这次展览上,萨马兰奇主席送给了谷先生一份精美的礼物:收集有顾拜旦以及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画像邮票的硬壳蓝皮邮册。这可以说是萨马兰奇对前一年谷先生送给他中国第五届全运会整套邮票的回赠。回国之后,谷先生就向他的集邮的朋友们展示自己的特别收获,解释其珍贵和来之不易。朋友们一看都啧啧称奇,但大家又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从邮折本身看不出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之赐,上面并没有留下萨马兰奇的签名等任何印记。集邮人最讲究一个东西的独特性、稀有性、权威性。想来萨马兰奇主席认为这件东西,虽然有他的一张画像邮票,但非本人作品,故没有特意签名。
对此谷先生也是后悔不已。他心中再想,一定要将这一遗憾给予弥补。到了1987年广州第六届全运会,谷先生得知萨马兰奇将出席,就将这个邮折带在身边。他在一次宴会上终于瞅准一个时机,让这个精美的邮折上有了萨马兰奇潇洒而漂亮的签名。
前不久,谷先生应邀在北京西城区图书馆的“奥运收藏讲座”中讲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形成和奥林匹克收藏的兴趣”的专题,将收藏和汲取奥林匹克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联系起来,而且他认为这不是专家的特权,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做到的。记者也曾经采访过奥运会,还采访过中国申办奥运会,当然也买过一些纪念品。谷先生马上就要拉我入伙。我说,我那些东西不值一提。他说,革命不分先后,收藏也不分厚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