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
《昆明日报》《都市时报》《钱江晚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组建珠峰新闻中心
4月6日 晴
由定日县出发至珠峰大本营的道路是土石路,约90公里。行至一个藏族村子,驾驶员停车加水。 几个孩子围拢上来,伸出黑漆漆的小手:“pensal,pensal”,这里流行讲英语,看着这些学龄儿童渴求的竟是支写字的铅笔,我们一行人都不停地感叹。李海波伸手在背包里摸索,最后模出一只笔给了那个小孩儿。到珠峰要办理入境通行证,在边检站我们下车接受边防哨卡的检查。看到我们每人挎着照相机,高山摄像阿旺告诫我们:“在检查站千万别拍照啊!”抬头一看,检查站墙上贴着:军事重地,严禁拍摄!
过了边检站,行驶约20公里进到了珠峰保护区门票收费处,如旅游团队需在此购票,游客每人120元,大车600元,小车400元。我们乘坐的是登山学校的车可免检进入。每年3月份开始至珠峰旅游的人逐渐增多,到5月份大假时更是蜂拥而至,世界第一峰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行使不久,前方出现了第二道珠峰检查站,路旁竖立着一个汽车驾驶标志,除登山队、救援车辆外,所有人员必须换乘珠峰管理处的专用车辆方能进入珠峰大本营。进入珠峰大本营的路充满着诱惑,前方屹立着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所有前往珠峰的人都是冲着这一目标而来的。和十年前来的路还是一样,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后,沿途大大小小的帐篷像赶集一样的排列在道路两旁,什么“珠峰旅社”、“扎西茶馆”、“川味餐馆”等等,真是登山季节,经营的季节。珠峰脚下的藏族每年的这个季节里能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今年珠峰大本营热闹异常,已有十几个大队伍入驻大本营,放眼望去,偌大的营地里已有上百顶帐篷,据登山协会联络官讲已经有500多人在大本营。
中午1:10到达大本营。最容易辨认的就是我们的营地,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扬。前几天抵达的协作人员已经架设好营地帐篷。几个大帐篷里摆好桌椅,桌上铺有桌布,尼玛次仁校长指挥协作人员帮助搬运我们的行李,看到来了那么多媒体记者,尼玛校长特意搭建了一个大帐篷,说这里是新闻中心,2006年珠峰第一个新闻中心正式组建完成。组成媒体有:《昆明日报》、《都市时报》、《钱江晚报》、《广西日报》、《南国早报》。
我们一同抵达的队员除李敏外状态良好,李导有轻微的高原反应,坐在大帐篷折叠椅上昏昏欲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