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九成深圳商铺关门
有商户称关门是因政府打假影响生意,有关人士称只有让不良商家死掉才能死而复生
“观点交锋
有两个政府部门人员和保安坐在中英街入口处,拿着话筒向进出的游客宣称这里都是卖假货的,让他们不要上当受骗。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进入中英街的游客和购物者不敢在里面买东西了,没人买东西,我们的生意怎么做?当然就关门了。
——一商铺经营者
对大部分中英街的商铺来说,停业反倒是件好事,开门营业也是在坑人,他们取得利润的惟一途径就是欺诈消费者,只有让那些不良商家死掉,中英街才能死而复生。
——中英街社区工作站站长刘伟强”
近日,中英街深圳商铺大半关门,最多时关门的商铺达到九成。昨日记者在中英街看到的景象是,深圳方面店铺过半都拉下了卷闸门,少数开门营业的经营者也因游客寥寥而无事可做,而小街对面的港方商铺看起来却和往常没有什么变化。不时有保安拿着话筒从身边走过,高声提醒:购物时发生纠纷请立即投诉。
商户否认集体关门有“串联”背景
据中英街当地居民介绍,商铺大规模关门停业是从4月2日开始的,起因是因为“有两个政府部门人员和保安坐在中英街入口处,拿着话筒向进出的游客宣称这里都是卖假货的,让他们不要上当受骗”。一陈姓商铺经营者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进入中英街的游客和购物者不敢在里面买东西了,“没人买东西,我们的生意怎么做?当然就关门了”。
另一刘姓经营者说,中英街这些年的形象是不太好,欺诈和强买强卖的事情都发生过,但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商家也大有人在,现在的情况是,房租和人工都不便宜,但利润空间已经非常非常小了。一经营服装的业户称,现在经营的利润只有前几年的10%。
据记者从盐田区政府了解,实际情况是,去年比之前年,进入中英街的游客少了20%。
除去这一客观原因,商户们还把矛头指向了有关部门打击黑导游,“政府告诉旅游团说不要相信黑导游,而且还有导游被抓,现在很多旅行社根本就不做中英街旅游这条线路了”。一商户表示,原来中英街每天上午进来的旅游团有三四千人,现在只有两三百人,还都不买东西。“关键是,如果旅游团没有了,普通的购物者谁会花费45块钱办通行证来这里购物?”
也有商户私下里称,这么多商户关门,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否则不会“大部分商铺同时关门”。而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中英街多年以来一直以一个符号意义存在于深港之间,其社会影响比较深远,肯定会引起多方面的关注。但同时,他也否认了众多商铺集体关门有“串联”背景。
中英街被评为消费环境最差地方
昨日下午,盐田区政府就中英街商铺关门停业一事通报情况,该区司法局副局长、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世宽表示:“管理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执行规则、规范管理、营造环境,希望将中英街的购物环境早日纳入依法经营的轨道。”
据介绍,今年1月以来,有多名游客向深圳市、区领导和工商、旅游等部门投诉,称在中英街旅游观光时购物被骗。实际上,此类投诉历年均有,且数量不小,去年仅深圳消委会一个部门接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投诉中英街购物欺诈就有30多宗。形式不一,有商铺经营者与黑导游相互勾结合演“双簧”,有随意夸大商品性能以次充好,有直接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有高额标价出售,有以补缴关税为由带客出关索取高额手续费,更有甚者甚至采取扣押游客证件、限制人身自由、胁迫恐吓等违法手段强迫游客购物,有游客为此被骗得身无分文。
由此,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上都贴出了“中英街购物骗局揭秘”、“N种中英街欺诈手段”等类热帖,传统媒体也屡屡对此类事情曝光。在上个月的“3·15”市民抽样调查中,中英街被评为消费环境最差的地方。
“不但给深圳经济特区抹了黑,也损害了盐田和中英街的形象。”赵世宽说,“鉴于这种态势,我们有四句话:严格保护守法经营者,大力扶持诚实守信者,全面整治违规违章者,坚决打击涉嫌犯罪者!依法加强对中英街的规范管理。”
“停业对中英街是件好事”
据介绍,在盐田区有关部门接到的中英街购物欺诈投诉中,相当一部分都有违法行为,有一些还涉及犯罪。
据盐田区政府提供的数字显示,从今年初,相关部门在中英街规范管理工作中共检查旅游团队62个、1500多人次,抓获“黑导游”5名,均已作行政拘留处理,查获滞留在中英街内没有效证件的人员8名,查扣涉嫌假冒帝舵、劳力士等名牌手表和皮具一批,假冒名牌服装300多件,假冒DV带300多盒,整治超范围经营药品近200件1100多盒。
“现在的问题是,政府管理和商铺停业是不是因果关系?是不是政府的依法管理扰乱了中英街的购物环境?”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中英街社区工作站站长刘伟强。
但在赵世宽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商铺的营业与停业,政府方面无权也无意干涉,但目前中英街商铺比较集中地关门停业,他认为原因各不相同,首先是从今年年初以来各职能部门加大力度严格执法,原来一些依靠坑蒙拐骗赚取利润经营者的不法行为受到打击,靠违法经营已经不可行;其次,中英街游客量逐年减少,眼下又处在旅游淡季;再次,原来的购物天堂中英街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下优势越发不明显。
随即,赵世宽澄清一个概念,即中英街商铺并非几天内集中关门停业,而是“从年初开始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以来,就有商铺关门或者转型”。
刘伟强等深谙中英街状况的老中英街人的观点是,对大部分中英街的商铺来说,他们停业反倒是件好事,“开门营业也是在坑人”,他们“取得利润的惟一途径就是欺诈消费者”。
不良商家出局才能挽回声誉
“现在的状态就很说明情况了,政府管理抓起来了,你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这道理怎么说得通?”刘伟强说,“这只能说明一点,你的经营方式不合理,或者说你通常都在采取一种见不得人的方法来博得利润,赚黑心钱。”
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九叔曾经就商铺关门停业一事专门和工商部门沟通过,当他知道政府方面在对中英街的违规经营行为采取措施花大力气治理时,九叔表示,“这是一件大好事,让不良商家自动出局,让中英街挽回声誉,才能让中英街重现当年购物天堂的盛景”。
刘伟强记得很清楚,从1998年盐田建区以后,对中英街的整顿就没停过,只是看起来“这一次更狠”、“信心更足”。刘伟强告诉记者,“只有让那些不良商家死掉,中英街才能死而复生”。
赵世宽承认,现在摆在中英街前面有一道门槛:对执法部门来说,这道门槛就是规范管理;对商家来说,就是依法经营。
中英街历史演变
这条街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专家建议中英街应淡化商业意义挖掘历史内涵
中英街地处深圳市东部沙头角街道办事处中英街社区南部,是一条长不到250米、宽不到4米的小街。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街东侧属中方,街西侧属英方;1997年回归后东侧属深圳,西侧属香港,是“一街两制”的缩影。这条小街,20年来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东西。
从80年代红火到90年代末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英街这个称谓在相当数量国人眼中就已经等同于香港了,到中英街购物就等同于在香港甚至国外购物,很多在商场里买不到的“洋货”这里都有,而且价格也便宜。据沙头角的老居民回忆,最鼎盛的时候,中英街一天就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八九万人,中英街的商家也都赚得个钵满盆满。
而随着香港的回归,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英街开始不再像以前那样辉煌。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英街就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它不再拥有品种优势,中英街有的商品已经可以在其他地方买到,二是它不再有价格优势,三就是在上述两个优势都消失的时候商家的欺诈和强买强卖等非法经营行为愈演愈烈。
进入21世纪以后,已经有多位专家学者提出,淡化中英街的商业意义,而应该更多地去挖掘中英街的厚重历史内涵,把她建成一座活的历史博物馆。
政府还无意调控中英街功能
深圳消委会办公室主任罗小平称,治理中英街问题不能只治标,关键要治根。中英街的商业意义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现在人们关注的应该是中英街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一街两制”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盐田区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乔恒利表示,怎样通过改造推动中英街的第二次商贸体制改革是一大问题。与此同时,中英街的历史价值却未被充分利用,要怎样去恢复中英街的历史面貌,挖掘中英街的历史价值又是一大问题。
与专家们相反,中英街社区工作站站长刘伟强的意见则是中英街继续一个阶段的发展还不应该进行功能调整,“她可以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存在,但这里毕竟是保税区,一些数码产品肯定还是要比内地的价格便宜些,虽然说现在往来香港也不繁琐,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关键要货真价实,更重要的是中英街要挽回她的声誉”。
盐田区司法局副局长、综合治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世宽也表示,政府目前无意对中英街的功能走向作宏观调控,“要保持中英街的原有风貌,也要让她成为商铺依法经营、消费者放心购物的天堂。”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高爽 张版 实习生 刘伟 苏随萌
图:
昨日下午,中英街一侧的深圳店铺大部分关门停业。
本报记者 单增辉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