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快报记者 王小明/摄影报道
通讯员 庄辉 滦福田
三四月份,广州开始进入持续阴雨天气。每年的梅雨季节不仅给广州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考验着城市排水系统。记者近日获悉,市政工程维修处已经赶在今年雨季之前动手,对负责管辖的防洪排涝市政设施进行维护和检查,未雨绸缪,防治水浸街。
广州的水浸街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成为痼疾,与地理条件分不开。受先天性地理位置的制约,广州市区地势普遍较低,部分城区地势甚至低于珠江水位,城市排水系统直接受到珠江水位涨潮退潮影响,如强降雨时期恰逢珠江水位处于涨潮期,珠江水位高于城区蓄水湖水位,形成反顶之势,人工湖收集到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从而造成水浸。
根据张广宁市长对《关于我市城区“水浸街”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从2004年开始,广州市市政有关部门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城市水浸黑点整治工程,解决城区水浸街难题。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目前为止,广州累计已完成城区主干路段水浸街改造项目40项,根据去年和今年初雨季汛期,对改造后的水浸点路段进行跟踪调查,区庄立交、禺东西路、广园路永福路口、广汕路、晓港路立交、中山八路南岸路口等24个路段水浸现象基本消失;环市西路流花车站、工业大道、广州大道金穗路口等水浸点排泄雨水速度明显加快,遇到暴雨时也只有短时小面积积水;天河路等5个路段由于靠近河涌暴雨受潮水顶托,进水快退水也快。右图:市政维修工人们搬开沙井盖,检查排水管道是否堵塞。
记者手记
水浸街,是伴随着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顽疾。每年的梅雨季节,暴雨过后,道路成了水塘,汽车像在河面上行驶,进退两难;行人打着赤脚趟污水,一不留神滑倒了,颜面扫地;城区低洼处的住户成了“水上人家”,眼睁睁看着家具漂在水里;生意人存放在仓库里的货物也浸了水,损失惨重……水浸街成了“人民公敌”。
市政维修处的工人们站在治理水浸街的最前线,下沙井,挖深沟,疏通管道;技术人员则用先进的城区防洪排涝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珠江水位、广州四大人工蓄水湖水位以及市区内各河涌、水闸,分析数据,统一调度……这个雨季,相信在广州“水浸街”的黑名单上又会少了一批名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