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这名代理品牌服饰的郑姓代理商说,最近,一些小服装厂或家庭小作坊盯上了一些知名品牌服饰,并派出了“商业间谍”。“间谍”通过刺探服装式样,仿制品牌服饰,并形成了一个仿制名牌的市场。这个市场让一些品牌代理商苦不堪言。 “客人到品牌店看好式样,然后直接去仿制名牌的小店铺,在那里准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仿制品。”
郑先生拿出一件米黄色的针织背心说:“这是我5天前从台湾发来的货,定价170元人民币。但两天前就在别的地方发现仿制品了。”
一件新款衣服能这么快就出现仿制品,是因为“商业间谍”起了作用。这些人经常光顾一些品牌服饰店,瞄准最新、式样最好的服饰,或光看不买,或买一件回去仔细研究,隔天就能生产出类似的服饰。
记者采访了海口市解放西路、大同路、龙华路的数家品牌服饰店。几乎所有的代理商都表示,他们的店里时不时会有这种“商业间谍”光顾。
对此,这些代理商表达了像郑先生一样的气愤。但是更多的时候却只能婉言劝说这些“间谍”离开。在海口市大同路泰龙城一家代理香港服饰的服装店,记者看到玻璃门上贴有“同行勿访,面斥不雅”的字条。据代理商们说,派出“商业间谍”的主要是一些小服装厂或家庭小作坊。
“我国法律对‘商业间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再加上不少品牌服饰还没有申请专利或技术保护,所以目前只能从商业道德上给予谴责,法律暂时还拿它没办法。”北京翔实律师事务所的郭兴昌律师说。(赖志凯王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