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梅州市人事部门获悉,梅州市正在积极实施的“3131人才工程”,到2010年将实现引进人才1万,人才引进开始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梅州市人才引进机制开始有所转变。从2004年4月起,不需依照和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引进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或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时,已不受单位编制、增人指标、工资基金和工资总额的限制,由用人单位向人事编制部门专项办理增编、增人、增资报批手续。 人事行政主管部门推行“保姆式”优质服务,在家属安排、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在引进人才中,柔性机制灵活多样,覆盖范围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均可开展。既有长期或短期聘用,也有双方临时单项契约式协商的,有租赁式的,还有松散而又有组织性的“候鸟式”。
梅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年组织有关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大型的人才交流或招聘会,有些用人单位通过自身的渠道自行引进本单位所需的各类人才。据统计,近5年共有36家民营企业通过该中心招聘了215名外省外市专业技术人才。
有些用人单位采取更为灵活的办法,与科研人员双方签订协议,用人单位提供报酬,科研人员承包技术项目,项目完成即解除劳资关系。有的则采用“星期天工程师”的形式,利用他们的业余或节假日时间为公司和厂家提供技术和智力指导,互利互惠。从去年起,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推出“人才租赁”的新举措。用人单位与市人才智力市场签订用人合同,并按合同向该市场交纳租赁金额,由市人才智力市场负责向用人单位提供所需人才并发给工资薪酬。用人单位只需签订必要的合同和提供租金,人才智力市场就为其送上合适的人才。广东海事局属下的梅州海事局去年引进的四名大学生就是通过租赁形式。(黄蔚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