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频道《决策者说》节目文稿:
专访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农村公路怎么修
节目嘉宾:
翁孟勇:交通部副部长
苏宏先: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西北勒乡乡长
安惠元:河南省交通厅厅长
节目导视:
4万个建制村不通公路,数亿农民买也难卖也难;一条弹石路,一年之间让一个乡的财政收入翻八倍;农村公路如何修?村村通水泥路沥青路的承诺能否实现?专访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
主持人: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决策者说》。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村里的人都知道,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修路先行也成为了政府和百姓的共识,但是要做到村村都通公路谈何容易呢?资金从哪儿来,应该怎么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在请进今天的决策者之前,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他。
(翁孟勇简历)
翁孟勇生于1955年7月,上海海运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交通部上海航道局、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驻墨西哥办事处工作;1996年1月起任交通部上海航道局局长、中国港湾(集团)总公司上海航道局局长;2000年4月起至今,任交通部副部长,分管规划、统计、科技、教育、外事等工作。
两会前夕,翁孟勇前往云南进行调研,对云南行路难和交通发展需求有了感性认识。
主持人:让我们有请翁孟勇副部长。翁部长,请坐。我听说您在两会期间专门到云南考察过乡村公路,在考察和调研的时候,当地一个村长管您要一百万块钱来修路,有这个事儿吗?
翁孟勇:有这个事儿,经常有过,因为我们交通部主管全国的公路建设,当然了,老百姓这个精神,基层干部这个心情可以理解。
主持人:但是不能给。
翁孟勇:不是不能给,而是给多少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全国修农村路需求量很大,如果每个村都这么给,那我是没法满足这个需求的。
主持人:我想这个村长挺有勇气的,见着部长一次不太容易,见着就得要钱,一百万,修路,他们村里的路怎么样,您看到了吗?
翁孟勇:这个村的路的具体情况我没看过,但是在他们所在的蒙自县,我去考察过几个乡,有的路的路况确实比较差。
主持人:差到什么程度?
翁孟勇:这么说吧,我去过一个,这还不是蒙自县了,比较有典型性,这是在丽江县,丽江的瑶族自治县。我去的地方叫普米族的村落,这个村落离主干道大概七八公里路,但是我们的越野车走上去大概走了四五十分钟。
主持人:七八公里走了四五十分钟。
翁孟勇:七八公里走了45分钟,如果是普通的车辆是没法上去的,如果在平时天气好的情况下,要下来,这七八公里老百姓得走两个多小时,如果下雨天或者恶劣的天气,他就不能通行,你可以设想到当地农民农村的道路状况。
主持人:所以您就非常理解了,为什么这村长胆子这么大,见着部长要一百万。
翁孟勇:这种心情我很理解,他们也很迫切希望加快这种道路的建设进度。
主持人:交通部好像以前不管村级公路,原来主要是管省干道,为什么这次现在对村里的路这么关注?
翁孟勇:应该这么说,过去交通部的重点是放在国省干道的建设上,在十五前夕,国家的投资量很小,大概每年也就是十几亿。到了十五的后期,开始增加了,因为2003年以后,中央关注三农问题,我们交通部党组就提出了要修好农村路,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和水泥路的口号,开始了全国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一直到十一五初期,也就是到2006年,差不多现在要增加到每年农村路的建设投资要超过两百亿,就是增加了。
主持人:我在您进来之前现场调查了一下,我们有一些同学是来自于农村,我问问他们的路怎么样,哪个村里路比较困难的,咱举举手,看看什么比例。这位朋友,那位朋友,你们跟部长介绍一下你们村里的路是什么样,咱也别要一百万,要五十万就行了。
观众1:我是来自广西的,是在一个瑶族自治县,也是在云贵高原的边缘,有好多山路,那个路好多都是泥土路,每到下雨的时候地上就坑坑洼洼的,事实上好像我听说县政府每年都有人说要拨钱修路,但是一直没有看到有人修,每年会出很多的交通事故。我记得每年春节回去的时候,经常有车从山上翻下来,一死就死几十个人的交通事故。还会有那种无数的特别小的交通事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主持人:现在路修好了吗?
观众1:还是没修好,比如说我们村里就没修好,但是现在通了二级公路,还有高速公路,比较好,但是村里面大部分状况还是跟以前的一样。
主持人:从镇里、乡里的路修好了,村里路还没修好。
观众1:对,但是村里的路还是没有人管得上来。
主持人:你看大学生就是大学生,没有机会,一旦有机会见着部长了,也代表村里诉一下苦。
观众2:部长好,我是河南的,家在农村,杞县那个地方,我们那儿的路全是土路,每当下雨的时候,那个车,拖拉机一过就轧,全变成了“水泥路”。
主持人:“水泥”就是水和泥在一起。
观众2:水和泥混起来的。
观众3:我是云南省下面一个彝族自治县的,我觉得在国家这种政策的指引下,村村寨寨通公路,当地的政府部门也确实贯彻了这种政策,但是我觉得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难题和有些政绩工程的存在,就是说那种公路让当地老百姓出劳动力修好了,但是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车,因为我们是高原地区,那个坡度非常高,车子没有办法上去,道路非常窄,有些路还没有车的宽度那么宽,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主持人:刚才几位同学提到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统一的现象,一个是县里的路现在都修得不错了,而且主干道都不错了,现在就是从县里或者镇里、乡里到村里这段没接上。
翁孟勇:我们整个国家的公路网应该是一个大系统,它除了有国省干道以外,有县道以外,应该还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路网,只有这个大路网形成以后,才能真正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包括区域的经济发展,包括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好务,我觉得几位同学所反映的问题都是我们在关注的,当然因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现在我们整个全国的行政建制村有68万多,如果算上自然村,我看许多同学谈的,可能你们还知道行政村下面还有自然村,如果是自然村就440多万,可想而知,我们国家农村道路建设的任务是多么艰巨,我可以跟大家说一个数,按照十一五中央提出的规划,有三句话,农村道路建设当中,一个叫全国所有的乡镇要基本实现通水泥路和油路。可以解决你刚才说的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全国东中部地区所有的行政村,具备条件的要通柏油路和水泥路,按照这一个目标,三句话,至少我们要新改建,乡村道路至少是120万,这是个下限的数,所以这个资金的需求量是多大,我们面临的是多艰巨的任务。当然你们所说到的问题,我相信在新农村、新一轮的农村建设过程当中,一定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交通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致力于在做的这件事。
主持人:大家都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有一个个案,同样也是您调查的云南地区,我们看一看那个地方修路前后有什么变化。
这是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西北勒乡,近年来的财政收入状况表。
西北勒乡所处地理位置为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恶劣。是素以“两多,三少,一低”著称的贫困乡。即“山多、石头多,树少、水少、田少,群众文化素质低”。虽然全乡人口多达8485人,然而在1998年,西北勒乡的财政收入仅仅才2千元。
2004年初,西北勒乡开始规划建设乡村公路网,当年财政收入就达到4.3万元,2005年,西北勒乡的财政收入增长8倍多,达到了35.3万元。老百姓的收入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我们特别注意到一个数字就是从2004年到2005年这一年期间,是从4.3万元到35.3万元,翻了八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您调查的时候注意到这个数字了吗?
翁孟勇:我在调查过程当中,不光是看到他们乡里的,而且也看到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
主持人:老百姓自己的收入。
翁孟勇:我看这个表以后,后面反映的,其实农民的收入增长的情况,我相信一定是大大会超过这个数。所以可想而知,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主持人:今天我们也把西北勒乡的苏乡长请到了演播室,我想他是最了解情况,也最有说服力的,苏乡长您好。
苏宏先:您好。
主持人:原来咱们村里的路是什么状况?
苏宏先:原来的路是比较差的,我们那个乡是在山头上,县城在坝区,从山头下到县城,下山的时候要走三个多小时,回去的时候,把农副产品卖了以后,就买点盐巴、辣子等日用品,背上去,背上去要走四五个小时,爬那个崎岖的山路爬上去,所以很艰苦,而且他们的农副产品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他每一次到县城来交换的时候,经济量都是很小的,背的像特产,南瓜之类的。
主持人:这个路的状况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带多。
苏宏先:对,那个路况不通,老百姓养殖的肥猪要拿出来交换,那猪挺沉的,挺肥的,就赶出来,赶到路上把猪赶死了,赶死了又抬回去自己吃。还有我们那个地方,当时路不通,老百姓种水果,李子,水果成熟的季节,老百姓靠人,我们叫骡子驮,驮李子到县城去交换,一天驮一两趟、两三趟,把骡子驮死了,这也是发生过的事。
主持人:水果还没驮完呢。
苏宏先:骡子驮死了。果子成熟的时候正是雨季到的时候,车子进不去,有三分之二的果子就烂在地里,驮不出去,换不了钱,这就造成群众的损失。
主持人: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苏宏先:从2004年,我们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些加大对乡村公路建设的补助,从我们县政府到我们乡上的路修通了,从乡上到我们村上的路修通了。就像刚才我讲驮水果出去,把骡子驮死那个村子,现在路开通了,水果成熟以后,车子一天可以去两三趟,原来是几天去一趟,把水果运出来,我们现在以烤烟为主,当时不通的时候,老百姓发展烤烟受到非常严重的制约,发展不起来,从2004年修路以后,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修路以后,现在我们的产业发展是比较快的。
主持人:也就是原来路不通的时候,它的产业规模有限制,因为运不出去。
苏宏先:可以说没有产业。
主持人:没有产业,各家自己种点东西就完了,不可能形成这样的产业。
苏宏先:为什么我们的财政收入2005年增长这么快,就是路做通了,产业发展起来了,就是路促进产业发展,现在我们有个村,当时发展烤烟,路不通,烤烟收购以后是用马车、牛车拉出去,拉到通路的地方,又换上运输车运到烟站去卖,现在我们的路直接修到村子里,那个村子一下子全部都栽起烤烟来了,家家户户都栽烤烟,烤烟一项一年可以为每一户农户增加一万多块钱的收入。
主持人:确实,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真是一点都不假。
翁孟勇:过去农村穷也是穷在路上,交通不便,流通没法流通,信息又不灵。
主持人:对于一个乡来讲,就这么一条路,带来这么大的变化,不光是乡的财政收入增加,其实最重要的是整个农民的生产状态和生活状态有巨大的改观,我们看看这条路,什么样的路。
这条由石块拼出来的道路,就是颇具云南特色的弹石路。也正是这条路,改变了西北勒乡等许多农村老百姓的生活。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云南就开始推广弹石路。但是直到90年代,云南省才开始大量建设以弹石路为主的乡村公路。
截至目前,云南省弹石路里程已经超过9000公里,农村公路路况也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主持人:为什么叫弹石路?
苏宏先:这是现在云南比较多的一个路,这个弹石就是以筑路那个石头命名的,那个石头是靠人工抠出来的,每块石头镶嵌铺起来的,所以叫弹石路,在云南现在采用得比较多。
主持人:为什么不用水泥路和柏油路?这个是不是要保持民族特色?
翁孟勇:这倒不是,它主要涉及到造价,因为弹石路好在什么地方?第一个优点是它就地取材,云南的大山里有石头。第二,路修起来以后,维护成本比较低,而且农民自己可以养护,破了一块农民可以自己补上去,最主要的还是造价比较低。据我了解,如果相似的沥青水泥路大概造价得一半。
主持人:确实,一条路改变了一个乡,路确实很好,但是人们会产生一个疑问,苏乡长,2004年修的这条路,财政一下收入翻了八倍,为什么2000年不把它修好?
苏宏先:对,修路这个愿望老百姓历来都有强烈的愿望,我们祖祖辈辈在那个地方过,他们吃尽了这个苦头,不通路,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的问题,相信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提出了,今后五年农村公路建设要达到120万公里,有了这个大环境,我们才有可能把公路建起来。
主持人:就是没钱。
苏宏先:对,没钱。
主持人:这条路修花了多少钱?
苏宏先:这条路修花了70万块钱。2004年我们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每公里补助资金五万块。另外一部分不够的就是老百姓参与,那个弹石就是老百姓一家出一个人来抠弹石。
主持人:老百姓自己找石头,然后弄到工地来。
苏宏先:对,我们那个地方石头比较多,沿路都是石头,建弹石路是很有条件的,所以说弹石部分由老百姓投工投劳来抠弹石,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修路的问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是这样。你让老百姓出钱是不可能的,他也没钱出,你让他出工他是很高兴的,很乐意的,只要为他修路。
主持人:老百姓修路的积极性很高是吧?
苏宏先:很高,只要修路,叫他干什么都是可以的。
主持人:跟他讲明,修完路之后,你们家的收入可以翻几倍,每人掏一百块钱。
苏宏先:这个道理他懂,但是他经济困难,我们整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两千多块钱,2020块钱,我们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才是816块钱,才八百多块钱,一半都没到,你让他出钱是挺难的,但是你让他出力他有的是力,就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其实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或者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最需要修路,但正是这些地方最需要修路,他们资金越匮乏,越没钱修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翁孟勇:我们也考虑地区发展的差异,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尤其是老少边穷这些地区农村路的建设,从中央投资这个角度,具有一定的倾斜,所以我们也主张,一个就是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在资金的投入上加大一点力度。第二个,我们在建设的标准上,建设的标准上也是既有总体规划目标,又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
主持人:我们看到云南的弹石路,其实我们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好像各地的乡村公路还有很多不同,我们再来看看。
翁孟勇:比如像刚才这些路的形式,其实都是在中西部地区,真正东部地区的村都是通的水泥路和柏油路。
主持人:都是不富裕的地区。
翁孟勇:对,恰恰是不富裕的地方,老百姓有这种创举,为什么我们承认这种创举,我们推行这种创举的生命力在于什么?它是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
主持人:换句话说,刚才苏乡长讲的,按当时政府给的补贴,要想修水泥路,现在这条路还没修好呢。
翁孟勇:对,完全是这样,我去过云南的河口县,河口县的一个瑶山乡,它就是这个情况,他们原来想修水泥路,修沥青路,但是造价很高,但是后来他修了这条弹石路,就把那个乡的经济带起来了。过去在没修通弹石路之前,土路的情况下,真正是过去传统的路,就是种一些苞米、粮食等等,就是以温饱为先。修了弹石路之后,他把水果种植业发展起来了,香蕉、菠萝,包括烤烟那些东西。在过去路没通之前,这个产业是根本带不起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个水果即便种了,种下以后运不出去,运不出去全烂了,颠坏了。刚才乡长说得很形象,猪跑死了,我们有的地方老百姓在山上种的土豆,土豆经过这种土路运下来,结果发现土豆的皮全掉了,为什么?它颠簸,在颠簸的过程摩擦当中把土豆皮都颠簸掉了。
主持人:回家不用削皮了。
翁孟勇:对,他卖不出去了。
主持人:这个路很不整齐,咱们交通部不管啊?各地的路都不一样。
翁孟勇:交通部应该说对全国的道路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也有标准,我们所讲的农村路,现在讲的农村路其实包含着三种路,不同等级的路,不同功能的路,包括县道,县与县之间的通路。第二个包括乡道,就是乡镇之间的连接。第三个包括这里所反映的村道。对前两种路,应该说考虑到它的安全性和行车条件,都有比较统一标准的一些规范,但是对于村道,因为考虑到我们国家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的差距,自然条件,所以我们主张一定要因地制宜,建设的标准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各地在建设乡村道路过程当中的一个创举。它比原来的土路条件好了,下雨天不会变成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水泥路”了,它又能够满足当地农村老百姓的出行和生产,交流的需求,应该说在现阶段我认为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富有创造性的成果。
主持人:像这样的实际情况的出现,而且像您讲的是有生命力的,而且是因地制宜非常实用的,从这种情况来看,咱们交通部在规划村级乡级公路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新的考虑呢?
翁孟勇:我们现在总体规划上是按照去年8月份国务院通过一个全国农村公路的建设规划,另外就是根据十一五的总体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一个总体规划,一个是考虑我们在实施两项工程,一个叫通达工程,一个是通畅工程。所谓的通畅工程就是要提高各地的油路和水泥路的标准和比例,所有的通达工程就是要满足现在有部分乡镇和村落不通公路的要让它修通。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各地的情况,分阶段的,逐步达到一些标准规范的道路。像这些,我个人的观点都是在发展过程当,在当前这个阶段出现的现实。
主持人:您刚才讲了,咱们国家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现在有没有这样一个大概的预算,咱们十一五新农村规划当中,国家关于农村投入要多少钱?
翁孟勇:有这个计划,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专项资金,通过国债,财政预算的资金,在中央投入这一块,大概是1400亿。当然,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我们也根据需求的需要,在调整一些计划,但是光靠这笔钱是远远不够的,这个缺口的量还是很大。我们现在就是大力在提倡,为什么说修农村路,光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是包不下的,所以要发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参与。就像农村乡长谈到的,各级政府要出一点,老百姓投工投劳,他要参与一点,有的地方还利用收汇的资金参与进来。在这方面,河南省有很好的经验,这方面你可以听听安厅长的做法,他可以给根据里介绍不少情况。
主持人:欢迎您。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缺钱,中央有一部分投入,不够,这个不够这部分是咱省政府出吗?
安惠元:我们省两千多个乡镇,有47000多个行政村,自然村更多了,原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原来也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村的情况也比较了解,那个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差的,由于各级财政也比较困难,财政好的地方,财政出一些钱,或者出多一些帮助群众、扶持群众来修。如果财政也非常困难怎么办?所以说这个问题我认为修路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比如河南省,河南省在前几年,省级对通村公路的补贴是一公里补贴两万元,但是这几年由于经济发展,对农村公路修建的补贴就大大增加了。我们现在是每年除交通部补贴资金之外,每年省级还要拿出20亿来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每修一公里通村公路,就是四级路,说四级路的标准,省里要补贴八万到十万块,这个标准是比较高了,就是你是贫困地区,当然刚才你讲那个问题,贫困地区很困难,每公里补助十万,一般的地区就补助八万。
主持人:这十万够用了吗?
安惠元:一般在河南来讲,由于山区、平原地理条件不一样,修一公里油路的造价也不同,比如豫东地区平原就高一些,因为平原没有石子、水泥,往里运,修一公里油路大概需要17万。
主持人:那还有缺口,很大的缺口。
安惠元:对,像山区,资源比较丰富,石子、沙子比较丰富,有13万、14万就够了,如果省里补贴了十万,有些市政府,各级政府都要关注这个事情,有些市政府比较好,像郑州市每公里又补了五万,县级财政也要列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件事。
主持人:不光是交通部的事儿,不光是交通厅的事儿。
安惠元:对,单靠政府大包大揽也不行,单靠群众去集资,去投劳也不行,需要方方面面多渠道投入做这件事儿。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首先中央有补贴,省政府出钱,市政府出钱,层层出钱,但是想出就出,不想出就不出吗?
安惠元:有这个问题,修建农村道路,省、市、县三级政府都要签订目标责任制。
主持人:签了合同了。
安惠元:对,因为省政府还发了一个文件,做出一个决定,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就把这个责任主体明确了,两个主体,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因为农村公路嘛,主要是县政府的责任大一些,也包括乡政府,这个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责任主体,因为只有靠政府来重视了,方方面面发动起来了,这件事情才能办好。第二个,交通部门是管理主体,交通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当然要建设好,要管理好。我们在目标责任制方面,最起码五个内容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是建设任务,你这个市有多少建设任务,第二个是完成时间,第三个是资金筹措的渠道,第四个工程的质量管理,第五个是责任人,我们明确各县的县长是第一责任人,然后有主管县长、交通局长、公路局长,都有自己的责任。
主持人:层层落实。
安惠元:层层落实。
主持人:也就是签了这个合同不是说我认识上去了我就投,认识不上去,或者不想投就不投了?
安惠元:对,现在河南在建设农村公路方面,从政府到社会,一直到广大群众,认识上比较一致,行动上也是积极主动。
主持人:刚才翁部长也肯定了,而且说河南做得不错,厅长,刚才凑巧咱们这儿有一个河南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您是全面的情况,他是一个具体的个例,但是我还是想关心一下这位同学,你那个是自然村还是行政村?
观 众:那个是自然村吧,在镇下面。
主持人:刚才你讲你们那个村很多年这个路没修起来,一下雨还是“水泥”,就是水和泥,我就问一下你那是自然村还是行政村?
观 众:那个我不太清楚。
主持人:同学还没有这个概念。
安惠元:我们河南有47000多个行政村,自然村。
主持人:对不起,您村里有多少人?
观 众:有四五千人左右。
安惠元:那应该是个大村。
主持人:你们村里有四五千左右,现在是什么路?
安惠元:一个村就四五千。
观 众:就是土路,本来是修公路的,但是那个土,路边当时铺好的路是土,但是后来一下雨又成“水泥”路了。
主持人:我明白了,那路还没修完了。
观 众:小时候我记得有一年拉土,村民集合垫路,但是后来下雨就没有修,一直那样放那儿了,还是那样的路。
主持人:好,谢谢。厅长,他说这路修了很长时间了,还没盖面。
安惠元:这个路是先通后畅,我们提的是先通,现在我们全省所有的行政村都通了公路。
主持人:敢打保票吗?
安惠元:敢打保票,但是路的标准不一样,比如说这是土路,土路也是通,我们为什么提通油路,就是在通土路的基础上提高路的服务水平,有条件的给他做成水泥路,或者做成沥青路,也有像这些红砖路、石子路也有,因为农村的经济条件不一样,也有不靠政府,就是乡村经济条件比较好,我下去搞调研,有些村就没要政府一分钱,并且把路修得非常好。
主持人:翁部长,从政府责任来讲,首先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而且采取这种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的这样一个方法,咱们交通部有没有这样的可能,跟各地方政府也搞一个,咱别说责任制,搞一个协调合作的方案,也层层落实,有没有可能呢?
翁孟勇: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过去我们通畅的路,修路都是有一个主体,这个主体过去要么就是政府承担,要么就是民间的,但是现在修农村路,既面临那么多困难,需求量又这么大,但在现阶段我们要完成好这个任务,那就需要我们积聚各方面的力量。刚刚河南省政府考虑的这个思路在其它省份也有,当然我们现在交通部也在推进这件事,我们也想根据中央的要求,通过行业部门的推动,联合各地地方政府来共建农村路。另外我还要强调一个问题,我觉得很重要,不光是各级政府的投入,就是农民的参与,社会的参与很重要,所以2003年我们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的时候,当时我们更多的是从行业这个角度在推进这个工作,但是随着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农村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行业部门、交通部门一家所能承担的,它其实是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任务。
主持人:最后的时间我想留给现场的同学,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翁部长提。
观
众:部长您好,我是来自交通大学的,我来自新疆,因为刚才听您说关于修路的一些问题,修路是按照它的贫困程度,具体地落实到每个村的时候,它是按照贫困程度来,还是先按照它的地区分布,先东部,后西部,还是怎样的一个具体的情况呢?想了解一下。
翁孟勇:我们在做整个农村路规划的时候是按照区域来,根据区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应该说现在在农村路的推进过程当中,我们的重点是放在中西部地区,正如主持人刚才谈到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迫切地需要改善它的经济和社会的状况,但是因为基础条件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尽管中央的政策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它发展还是有个阶段。但是我们投资的力度,资金投资的倾斜度是向中西部地区进行的。
观
众:部长您好,我来自北京大学,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既然修路就涉及到钱的问题,我们无论是从中央还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来自社会都有很多钱,我想请问一下,我们这个钱如何确保专款专用,最后全部落实到位,我们有没有这么一套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很敏感。
翁孟勇:这个问题很敏感,提的也很重要,应该说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我们主管部门所关注的问题,老百姓的钱,来之不易的钱怎么把它用在刀刃上,用好它,应该说现在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中央的这些专项资金都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转移到各个地方,各个地方在资金的拨付过程当中都是有具体的项目,有交通部门跟地方的财政部门联合来掌握这笔资金。而且我们在许多地方都创造了一些经验,就是因为考虑到农村路的项目很多,面多线长,所以我们都利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GPS的定位系统,每条路在我们的规划图上都可以检索得到,资金的拨付都和它的进度也有规划。另外我们还要加大审计的力度,审计监督的力度,一定会管好,用好这笔资金。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问部长,部长,修路是兄弟非常拥护,而且非常有积极性的,但是这么一个大规模的修路下去,而且我们资金有缺口,需要农民积极参与,会不会有些地区变相给农民增加负担了?
翁孟勇: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应该说修农村路本身从根本上说,它是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但是好事把它办好不容易,如果处理得不好,你说的这种情况会存在。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么考虑的,一个,当时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路投资的力度,政府主导,政府的投入很重要,因为农村路我们现在把它看成是一项公益性的农村,基础性、公益性的设施建设。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在标准上,在规划的标准上,一定要掌握好,不搞形象工程,特别是不修农民兄弟不愿意修的路,比如刚才看到这个路,如果修得很宽敞,标准很高,造价很高,即使增加了政府投入的负担,相当一部分的负担会转嫁到农民身上,这是农民兄弟所不愿意的。第三,在这项工作的推进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在修农村路上有决策,主体行为的主体推进的权,我相信如果能做到这一些,这个问题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主持人:谢谢您部长,谢谢您参与我们的节目,也谢谢各位。
央视新闻频道《新闻会客厅》播出时间:
每周一至周四晚20:30-21:00
《新闻会客厅》周五特别节目《决策者说》播出时间:
周五晚20:20--21:00
新闻会客厅 会见新闻当事人,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