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本报记者谢震霖
随着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经贸关系的日趋紧密和同胞亲情的日益加深,记者近来发现一个明显现象,即不少台湾地区的常用词语,纷纷“登陆”祖国大陆并且已入乡随俗。如“愿景”、“考量”、“造势”、“福祉”等,在此间的媒体和官方文稿中被使用的频率持续走高;再如耳熟能详的“诉求”、“整合”、“解读”、“作秀”、“掌控”等词,还被收进《现代汉语词典》的新词新义部分。尤其自去年台湾国、亲、新三党领导人到访后,大陆人民对这些新词语的认同感,犹如坂上走丸之势。
针对两岸交流热所产生的语言互动现象,专家肯定这种语言的微观变体是宏观共同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祖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长期隔离,虽然彼此使用的汉语共同语的核心是稳定的,但毕竟受到社会和地域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少新词新义,客观地存在于言语交际中。”长期从事语言研究的中国修辞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博导王德春教授,在被问及如何看待来自台湾词语与内地规范用法之间的关系时表示:“如果交际需要,突破现行的规范,进行修辞创新,创造新词、新义,可以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感情。这种创新经过时间考验后,一旦被群众公认,就成为语言事实,纳入新的规范而使语言获得发展。”
两次前往台湾作过学术交流的王教授,谈到“愿景”一词,认为它包含着“愿望”和“前景”两层意思,使用时倍感亲切和清新,产生出意想不到的修辞效果。另一方面,大陆称配偶为“爱人”,谐称知识分子为“老九”,如今也被岛内广泛接受。王教授说,两岸人民所使用的汉语中,由于社会交际和反映新事物的需要,各自增加了一些新词新义,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言体系的一种建构,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他说三十多年前,台湾出现一个新词“作秀”,最初是演艺界的行话,意为“表演”,源自英语makeashow。“show”音译为“秀”,加上了表示动作的词素“作”字成为借词,先后被两岸四地民众所接受,逐渐成为规范用词。这类不胜枚举的新词新义,蕴涵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色彩,无论出自大陆还是台湾,都能使汉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汉语的丰富发展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
(右表:谢震霖整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