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种新药是否有效、副作用有多大?在人类与病毒的战斗中,它们是先锋……
文/本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吴莲英 图/本报记者 邓勃
一排小猴,很窄的窗口。它们不是自然界的猴子,可以自由自在;不是动物园的猴子,可以安心老死;不是马戏团的猴子,可以“卖笑”;不是耍猴人的猴子,可以四处流浪……
一种新药是否有效、副作用有多大?一种化妆品是否适合往人身上抹?这些猴子,会首先躺上手术台,成为首批试用者,在和各种病毒的战斗中,充当急先锋……
有人说,没有它们,人类医学的发展可能要倒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猴档案
五千只猴五千份资料
猴因与人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不仅最受一般市民喜爱,在所有实验动物中,也最受科学家们青睐。
广州市区以外40公里,白云区九佛镇穗北工业区的最深处,一片青山绿水中,记者走进华南灵长类研究开发中心,对这个华南最大的实验猴繁殖研究基地,带着满腹的疑问。
实验猴究竟是什么意思?
“实验猴就是标准猴,换句话说,就是人工驯养的、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并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健康猴,它们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实验效果。”基地主任刘晓明———一个瘦小而机灵的男子———干脆地回答。
在实验猴隔离检疫区,每个猴子都住“单间”。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它们要在这里住上30至45天不等,进行大大小小几十项检测。进行实验猴养殖和检疫的设施还必需通过国家实验动物监测机构的认可。
“标准猴”的饲养过程有着严格的管理流程,就连每天应摄入多少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都不差分毫。
一名工作人员从电脑中调出一份猴档案。父母号、出生日期、断奶日期、生病、治疗……这份档案和人类的相似,但详尽得令人叹为观止!
15公顷的基地,5000多只猴子,每只都有这样一份档案。猴生活
要参观猴舍,记者先经过了两个消毒水池的“洗礼”。
为保障猴子的绝对安全,工作人员和饲养人员除了要定期体检,每次进入猴区都要淋浴、更衣,至于在基地里抽烟,那是想都别想。
繁殖区 每个猴舍妻妾成群
在繁殖区,每个猴舍里都住了一大家子:一只公猴和它的12至13个妻妾,另有儿女若干。
当外敌———记者———出现时,小猴们“噌———”地跳到母亲的怀里或背上,体型和母亲差不多大的也不例外。母猴们则带着孩子不约而同退到“夫君”身后。平时享受着皇帝般待遇的公猴们义不容辞地成了妻儿生活的保卫者:它们在最前方威严地来回踱步,有些脾气暴躁的,还对着摄影记者的相机示威,或拍打栏杆或做着交配动作,以显示它们的力量。
刘晓明介绍,基地的猴子最初只有1000多只,主要是国家批准以后从野外捕获的,通过基地20多年的人工驯养、培育,实验猴种群现已发展到5000多只,包括近1500只猕猴、3500多只食蟹猴,以及少量平顶猴及短尾猴。
刘晓明解释,这种一夫多妻的舍养方式下,新生猴的谱系将非常清晰,可有效防止近亲生育,从而预防繁殖力下降、种群衰退。对于实验猴来说,谱系清晰更为重要,比如药物毒理实验,需要了解药物对不同个体产生的副作用情况,这就需要实验猴要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商品猴区 为心理健康建豪宅
离繁殖区不远是商品猴区。小猴断奶后就集中饲养在这里,等到三岁左右就可以承担实验任务了。小猴们完全不怕生人,对着镜头,“光猪六壮士”般大义凛然地站成一排。猴舍里有球和秋千等供小猴们玩耍。
刘晓明解释,这些都是动物福利的理念,不仅要让猴子吃好,住好,还有玩好,生活得不无聊。基地还考虑增设背景音乐,轻音乐会让猴子们更放松、平静。
猴子们最向往的,还是住进600多平方米的“豪宅”。那里是露天开放式饲养区,小猴们成群结队地在假山上嬉戏追逐。活动空间大,比较自由,“心理更健康”,这点从它们的行为上可以看出,更活泼好动,生理指标也更正常。相反,在单笼里“住”久的猴子,出来后容易出现行为异常,如喜欢转圈等。
科学家在做认知实验或治疗精神病药物的实验时,对猴子“心理健康”的要求更高,猴子本身的行为异常,会干扰实验效果的判断。
刘晓明介绍,由于基地目前受资金和场地的限制,享受“豪宅”待遇的猴子还只能是少数幸运儿。
猴英谱
抗SARS十八猴立下战功
和猴打了十几年交道,刘晓明这样总结,猴子和人一样,也有情感有思想,只是不知道怎样和人交流。
用这样有灵性的动物做实验是否太过残忍?
“这是一个争论了多年的话题!”基地高级工程师饶军华语气沉重地说,“动物实验有时的确有些残酷,但如果没有实验动物为人类替难,人类的医疗技术和健康水平就不可能提高这么快。”
饶军华介绍,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领域,不允许用人直接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建立与改进等都必需先在实验动物身上得出可靠结论后,才能进行入临床研究。据统计,在研发新药过程中,动物实验“阻止”了80%的副作用较大的新药进入临床实验。
实验猴在生物医药研究中主要用于艾滋病、肝炎、疟疾以及脑生物学研究等。“非典战役”中,“人用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就是首先在18只健康的恒河猴(猕猴的一种)身上进行接种实验,证明安全有效后,才进入人体实验的。
据了解,美国的FDA和中国的SFDA都已明确要求二类以上的新药在进入临床实验前,必须取得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的可靠数据。
“人类应该感谢那些为科学研究做出牺牲的猴子们!”刘晓明说,动物实验无法避免,但科研人员应在实验中遵循“3R”原则———寻求替代方案、减少实验动物用量以及优化实验程序和技术方案,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减轻它们的痛苦。
刘晓明说,灵长类动物实验的水平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物医学研究水平的标志,越来越多实验猴的使用,至少可以说明我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越来越多,而非仅仅生产仿制药。
在离开实验猴基地时记者想到:“我们这个社会之所以能运转,默默付出着的,原来还有这些动物。”
(日京/编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