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少年足球队重返赛场,教练、队长、编号均与当年相同
本报讯(记者李毅哲实习生奥瑞)“老张,你体力还行吗?别犯规,往前突破。”一位瘦弱的老人指挥着场上的足球队员。昨天上午9时30分,一场特殊足球赛在方庄十八中足球场开赛。 “我们这个足球赛啊,就是为了和老朋友锻炼锻炼身体,叙叙旧。”足球队秘书长陈力刚说。这23名老人40多年前是同一支少年足球队队员,40多年后,他们重返足球场,寻找年少时的记忆。
队员带来当年体校合影
带球、突破、射门,这些平均年龄超过58岁的老球员们的对手是天坛医院队,其中年龄最大的才39岁。64岁的杨宗顺虽是这个队伍年龄最大的队员,但他在场上不但跑得快,面对对手的紧逼,还能带球突破,摔了跟头后像年轻人似的爬起来接着踢。场下的替补球员也不闲着,超级替补队员刘兴源因肾衰竭做了手术很少上场却每场必到,一边看球加油叫好,一边与老友们聊天叙旧。队员白建中还带来了一张他们当年在体校的合影,大家回忆当年一起踢球的情景。
最后虽以1比2负于对手,但还是让天坛医院队的医生们赞叹不已:“这些老头真行,等咱们老了还能踢成这样就好了。”一位医生球员说。老人们在场上的一招一式,引来旁边训练的几个小伙子阵阵喝彩,有人猜测他们是老国家队的。
“当年获中学联赛冠军”
老人们介绍,他们的足球队成立于2003年金秋时节,叫“八一学校元老队”。这支队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68岁的孔繁林教练当年刚从体育学院毕业,选拔了一批十四五岁的小男孩成立了海淀体校足球队,八一学校成为他们的训练基地。1964年成立仅一年的球队就拿到了北京市中学生足球联赛冠军,1965年在联赛中蝉联冠军,在时任市长万里的带领下参加全国联赛,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然而1966年,他们三连冠的梦想因为“文革”而无法实现了。此后,队员们纷纷从军或就业,天各一方。
如今,当年的年轻教练已年过花甲。当年的队员们也都成了五六十岁的老人。队员们说,这个特殊的足球队就是在大家的愿望中诞生的。教练还是当年的教练,队长还是当年的队长,球衣上的编号都和原来一样。“不管在场上能坚持多久,能站在足球场上就是延续我们与足球的缘分。”老人们表示。《新京报》新闻热线:010-63190000、010-96096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