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交大隆重举行纪念大会
110年薪火传承,以“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为校训的我国著名学府———西安交通大学,4月8日迎来建校110周年暨交通大学西迁50周年的喜庆日子,当天西安交通大学隆重举行纪念大会。
曾庆红问候交大师生员工
纪念大会上,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给西安交通大学的祝贺和向师生员工的问候。宣读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及教育部发来的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大会作重要讲话。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等领导出席大会。西安交大校长郑南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发展历程和发展蓝图。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说,西迁50年来,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西安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国家在西北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他要求,西安交通大学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事业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面向国际,抢抓机遇,推进办学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迁精神”体现时代特征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尤其是西迁5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交通大学西迁50年来,为开发西部、建设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孕育和创新了体现时代特征的“西迁精神”,这是西安交大的荣耀,更是西安交大传承历史、开辟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西安交通大学是陕西高校的排头兵,不仅在全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而且在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希望西安交通大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创造出更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指出:高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全省广大师生要做带头学习和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模范,带头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引和影响下,努力掌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知识和本领,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李建国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的改革和发展。
50年培养16万高素质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前身是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理工科著名大学之一。1956年由上海内迁西安,一批师生员工投身大西北,扎根黄土地,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和院校合并,西安交通大学进一步发展壮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优秀人才辈出,教学科研成果累累。5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各类高素质人才,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医、文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正向着国际化、研究型、综合性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
纪念大会上,李学勇代表科技部讲话。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温熙森中将、牛津大学副校长W.D.Macmillan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教授、西安交大电信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勇分别代表校友、国外大学、教师、学生讲话。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上海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代表,国有大型企业、港澳台代表,海内外校友、师生代表等共约3500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交大西迁纪念馆开馆
4月8日是西安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和交通大学迁校50周年庆典的日子,交通大学西迁纪念馆的正式开馆,引来了诸多学子和校友的参观,面对记载当年西安交通大学创建和发展过程的大量实物和照片,人们对西安交通大学50年前,在艰苦奋斗中创立的“西迁精神”感到惊叹。在昨天的校庆纪念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教授在致辞中说,“西迁精神”作为西安交通大学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恰恰又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是西安交通大学人必须弘扬和光大的。
“西迁精神”让学子难忘
昨天记者在西安交大西迁纪念馆中采访偶然发现,参观者中76岁的施君尧老师(1956年上海交大毕业,同年留校任教随学校西迁到西安)和67岁老校友李玲女士(西安交大1956年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西安交大西迁后第一批毕业生)在展览前仔细听着讲解,不时动情地讲述着当年创业的亲身经历。
当李铃女士看到图片中当年西安交通大学首任校长彭康先生为学生授课的情景时,泪水夺眶而出。她动情回忆说,彭校长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从选校址、组织迁校、建校,为西安交大的建设和发展奋斗了15年之久,直至忠骨英魂留在西部。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1956年到1957年交通大学响应国家工业发展“西迁”,使他们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西迁过程中,既有著名的教育家、教授、讲师、技术员,还有理发员、花工等后勤工作人员。他们中有的卖掉自己的房产、工厂或捐给国家举家西迁,有的辞别久病的父母,只身来到大西北开始了创业历程。
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的开拓者、一级教授钟兆琳先生,是开发大西北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身体力行、把已瘫痪在床的夫人安顿在上海,只身来到西安,一生立志建设大西北,矢志不渝,临终时要求将骨灰安放在西安,把自己留在钟爱的黄土地。
一级教授陈大燮,卖掉了上海的房产,和夫人一起来到西安,临终前,把自己辛苦工作一生的积蓄捐给学校设立奖学金。他的夫人去世后,又把陈先生留给她的生活费、医疗费也捐献给学校。他们不仅在生前而且去世后也要为自己热爱的学校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