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度贵5角多钱
——绿电认购进展缓慢
陈振千最近有些发愁的是,如何让绿电的自愿认购量能够在短时期内再有所突破,又如何让绿电机制能够在上海成为一项长效机制。
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由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 上海目前使用的绿电主要是风电,每千瓦时的售价比原来的火电要高出0.53元。
按照《上海市绿色电力认购营销试行办法》,单位用户以6000千瓦时(度)为一个单位,并以该用户上年度用电量为基准,确定最低认购额度。居民用户每单位为12千瓦时,每年最低认购额度为100个单位,即1200千瓦时。即,居民用户每月只要多支付53元,就可以用上绿电。
作为上海市经委节能环保处的高级工程师,陈振千近年一直在为建立绿电机制进行调研和探索。绿电机制近一年来的运转状况显示,这种尝试困难不少。
2005年,15家在上海企业通过自愿认购的方式成为首批绿色电力的用户,然而随后的第二批自愿认购绿电单位仅新增了5家。个人绿电用户的进展同样缓慢,到今年2月底也才390多户。前不久,上海电力职工的一次倡议性认购,才使上海绿电的个人用户数突破了800户,加上20家企业用户,上海绿电的认购总量超过850万千瓦时。
“但这个数字还不到计划的一半。”上海市电力公司营销部总管朱嵘告诉记者,去年上海绿色电力的发电量超过了2000万千瓦时。尚未认购的那部分绿电电费,目前暂时由电力公司垫付,最后究竟如何消化,至今还没有很明确的方案。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绿电电费实为捐赠
国外发展绿电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立法,将可再生能源电力高出常规电力的成本由用户分摊。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就有相关条文;二是引入绿色电力机制,鼓励用户自愿认购绿电。上海借鉴的是后者。
这种机制,就是通过鼓励用户自愿认购绿色电力的方式,弥补可再生能源高出部分的成本,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荷兰、美国率先尝试开展绿电机制项目,随之被澳大利亚、德国等近20个发达国家仿效。目前荷兰有20%的家庭使用绿色电力,绿电用户已逾100万户。
不过对上海来说,至少在近期,推广绿电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它看得见的实际效益。在越来越重视环保的今天,上海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实施绿电机制的城市,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率先实施绿电机制的城市,这其中既有解决越来越紧缺的能源需求的考虑,也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城市、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
“重要的是,通过自愿认购绿电,使全社会公众提高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陈振千解释。
由于绿电实行并网销售,因此用户实际使用的并不一定就是绿电。首批个人用户、自愿认购绿电3年的上海化工供销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蒋旭表示,电费账单上的绿电费用,其实就相当于公益性捐赠。
观念先行政策跟上
——如何激励成关键
目前,建于上海奉贤、崇明、南汇的风力发电机组容量为23400千瓦,太阳能发电机组10万千瓦,总发电量5368万千瓦时。今年上海还将新建10台风力发电机组,另设想在东海大桥两侧兴建风力发电机组。
其实,绿电在上海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以2005年上海的总用电量960亿千瓦时来算,2000多万千瓦时的绿电量只占到万分之二左右。“计划5年后的占比要达到1%。”陈振千说:“未来5年,上海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300兆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兆瓦。随着发电量增加,估计风力发电价格会有所下降。”
不过如何消化现有绿电依然令陈振千们发愁。“我们也在考虑从政府的层面出台一些政策,来鼓励用户尤其是企业用户购买绿电。”按照上海的绿电认购办法,购买绿电成绩显著的用户可获荣誉奖牌或荣誉证书,符合条件的绿电用户和绿电发电企业可在产品上使用绿色电力标志。但也有企业觉得不满足,提出能不能根据绿电认购情况适当放宽排污限制,“但那样做对其它企业不公平,也有悖于发展绿电、保护环境的初衷。”
有专家认为,即使不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来要求,有眼光的企业,也完全可以将对绿色能源的支持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富。比如,将获得的绿色电力标志作为一份广告展现自己绿意盎然的形象,或许,企业可以用此来打破欧洲的“绿色壁垒”等等。
“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政府行之有效的引导与激励措施当然也很重要。”陈振千表示,在上海正在实施的“十万太阳能屋顶”的基础上,今后还可以考虑鼓励私人投资太阳能发电设备,“让人们既解决自己的用电问题,又能从中获取投资回报。”
“无论如何,推广和发展绿色电力意义深远。”陈振千说:“集腋成裘,汇流成河,希望通过社会力量来促进绿色电力的发展,最终形成绿电使用的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