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高林村民间诗人张运恩的帮助,我们此次采访也许不会这么顺利。
张运恩的居所很简陋,一台电视,停着一辆摩托车,然后就是床。
床一半是书、报或资料,一半是被褥。爱人常嗔骂他:睡到哪书就跟到哪,既然书好就跟书过好啦。
这个46岁的汉子总乐呵呵的:“是啊,没书我一天都活不下去。”浓浓的眉毛,雁翅一般,很是精神。
张运恩祖上是探花公之父的胞弟,也算是书香门第。小时候,书是张运恩最好伙伴,老想着长大当作家。
可生活作弄人,偏偏当了一名乡村医生。1965年初,初小毕业的他因继母是地主成分,受牵连辍学务农。但爱好文学的秉性不改,时时偷看些书籍,写些东西自娱。
平生第一次命运垂青于他是在1973年,被选送至定安县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就回村里当了赤脚医生。1982年,他通过县政府部门考核,取得了“乡村医生合格证书”。
沐于先贤的遗风,出于对探花公的崇拜,他专门研读了张岳崧的诗文、张家名贤的历史事迹,讲起张岳崧来滔滔不绝。他非常赞赏探花公的一幅对联:“大贵不如学道,至乐不如读书”,所以总拿出来讲给别人听,包括教育儿子。
这位民间诗人虽学历不高,但作诗激情四迸,作文也思如泉涌。写出了《一位母亲的情怀》这样的美文,被收录进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母爱颂》里,一些诗文散见于《文昌文艺》、《古城风》等省县级刊物。
他教育儿子,要学习探花公的刻苦精神。他说,探花公家穷,没有墨汁练字,于是使用一种褐红色的石头砚。这种砚加水可磨成红色石粉,可醮着习字。现在张运恩还保留着这样的砚。
儿子张昌德不负他所望,2003年7月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走上了与父辈不一样的人生路。
现在,张运恩还在行医看病,遇上困难的病人,他会免费或减免出诊费、医药费。同时,在陋室里,还在继续做着自己的民间文学梦。
三首民谣唱高林
清朝末期
有女快嫁高林村,骑马坐轿多有威。
有鱼有肉做时顿,出入访亲美香随。
文革时期
有女莫嫁高林村,牛鬼蛇神累全村。
日批夜斗人如鬼,夫妻对哭枕上泪。
改革年代
有女快嫁高林村,探花村成大学村。
节日探家小车回,老人小孩笑满村。
(张运恩收集) |